在去年A股市場依然徘徊于7年大熊市的尾部之時,石墨烯概念股集體逆勢飆升,讓這種新材料瞬間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石墨烯被譽為“新材料之王”,也被許多人寄予厚望成為代替“硅”而引發新一輪技術革新的關鍵。
資本市場瘋狂追捧,巨額資金涌入,讓這個尚未實現真正的產業化應用的領域提前呈現出繁榮的景象。但“淘金熱”之后,一些投資者卻十分后悔,因為這個產業的光明前景短期內無法兌現。有投資者甚至擔心,這種新材料只是“畫餅”,可能無法帶來真正意義上的顛覆。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主營業務定位在石墨烯產業的上市公司,烯碳新材聯合總裁范定侒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現階段需要正確認識石墨烯的產業周期。他將這個周期類比為人生的不同時期,將石墨烯現在的發展階段——產品導入期類比為一個人的大學時期。這個時期的特點是以學術技術為主,有少量的初級產品,但穩定應用的產品很少。之后,隨著石墨烯產業政策頻頻推出,專利技術增加,上市公司增多,就會從大學時期跨入下一個階段:就業創業期。
“一個產業周期的長度現在還難以斷言”,范定侒認為,目前石墨烯的早期階段已經10多年了,產品導入期后面可能會經歷一個更長時間的市場擴張周期后才能進入成熟期。與所有的高科技產業一樣,早期是融資需求較大,投資周期較長,而且風險系數較高的時期。
范定侒認為,石墨烯與曾引發技術革命的硅十分類似。硅的發現和半導體技術的問世,創造出萬億元產值(人民幣,下同)IT產業。“而石墨烯與硅一樣,天然存在,而且具有金屬化的結構和特性,但比硅的性能高了好幾個數量級”,范定侒說,石墨烯確實具有成為顛覆性材料的潛力。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在此前指出,這個時代將來最大的顛覆,將是石墨烯時代顛覆硅時代。
業內人士認為,長期來看,電動車、柔性電子產品都將成為萬億級市場。在電子信息領域,石墨烯芯片的出現或將顛覆硅材料,將人類帶到一個全新的時代。而短期來看,海洋工程防腐、電子器件散熱則是石墨烯“最接地氣”的應用,帶動石墨烯材料制備的快速發展,為石墨烯在未來高端領域的應用積累技術經驗和產業基礎。
對于這個潛力無限但風險極高的行業,目前各國政府仍是最大的推動力。目前包括英國、美國、西班牙、韓國等都對石墨烯的研發投入大量資金。上月底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技術路線圖更是明確指出,石墨烯產業“2020年形成百億產業規模,2025年整體產業規模突破千億”的發展目標。
企業在早期市場如何發展?范利侒提出,傳統產業組織者主要是市場發揮配置調節作用,但產業早期市場很不健全,需要有意識的產業組織者發揮作用。“現在行業缺錢、缺認同度”,范利侒直言,一種新材料發展的時間周期,“我們克服不了”。他提出一種“科技金融+產業平臺”的模式,即在石墨烯產業發展早期通過金融服務,輔以平臺化服務來加速科技成果落地。“這不同于幾年前盛行的PE+上市公司的套利模式,而是更加注重綜合金融服務和產業服務平臺”。
范定侒說,烯碳新材試就在試水這種模式,在覆蓋石墨烯產業的同時,通過金融體系、業態、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優化打造“石墨烯產業科技金融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