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2020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這也是該協會連續5年發布“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
據悉,榜單遵循簡單、客觀、專業原則,參考巴塞爾協議Ⅲ和監管機構相關要求,按核心一級資本凈額排序,并附加資產規模、凈利潤、成本收入比、不良貸款率等指標作為參考。榜單數據主要來源于各商業銀行2019年公開年報,并覆蓋所有中資商業銀行,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客觀性和專業性。本年度上榜100家銀行資產總和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90.5%,創造了商業銀行95.0%的凈利潤。
其中,河南省有中原銀行、鄭州銀行、洛陽銀行三家銀行上榜,分別位列第34位、第48位、第67位。
資本是銀行經營的生命線,通過夯實銀行資本,一方面可以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持續維護銀行業穩定,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核心一級資本凈額為核心一級資本去除扣減項,是衡量銀行綜合實力和風險抵御能力的核心指標,也是銀行業經營發展的重要基礎。核心一級資本主要涵蓋實收資本或普通股、資本公積、盈余公積、一般風險準備、未分配利潤、少數股東資本等。201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強調要多渠道增強商業銀行資本實力,監管機構也密集出臺政策,有序推動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取得了積極成效。
從上榜銀行看,上榜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凈額穩步增長。2019年底,上榜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凈額共計154624.6億元,同比增長11.9%,增速較2018年提高0.9個百分點,包括6家大型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59家城市商業銀行、22家農村商業銀行和1家民營銀行。其中,中國工商銀行以24572.7億元的核心一級資本凈額位列第一。
從全行業來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工具不斷創新、資本補充步伐明顯加快。以核心一級資本為例,2019年共有8家商業銀行在A股首發上市,募集資金超650億元;可轉債、增發分別達1360億元和300億元。IPO和可轉債募集金額較往年有較大幅度提升,但由于商業銀行市凈率較低,通過增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還面臨一定壓力。同時,監管部門積極創新資本補充工具,尤其是以永續債為代表的其他一級資本工具成為重要的資本補充渠道。自2019年1月成功發行首單銀行永續債,截至2020年3月,中國銀行業已累計發行6900億元,進一步拓寬了商業銀行的資本補充渠道。此外,優先股發行條件放寬,資本工具認定標準完善等政策的推出,都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展望2021年,伴隨著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總損失吸收能力要求等監管要求的落地,大型銀行資本補充需求仍較為強烈。而部分中小銀行受限于經營壓力,過往通過利潤留存、IPO上市、市場化引入投資者等資本補充渠道或將面臨一定困難,亟需創新資本補充渠道。下一步,商業銀行一方面應積極把握政策窗口,進一步豐富資本補充渠道;另一方面,應結合自身實際做好資本規劃和資產配置,進一步增強資本管理水平,夯實資本實力,做好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風險之間的平衡,更好地助力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