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市對外發布了《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2021年鄭州市重點民生實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今年計劃在市區新建超5萬個以上公共停車泊位。此外,鄭州還發布了《鄭州市市區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對機動車停車區域范圍和收費方式等進行調整,引發關注。
如何促進鄭州停車管理有序發展,讓市民停車更方便更智能?
連日來,有市民反映,從2017年開始,鄭州市每年都提出在市區新增5萬個公共停車位,可還是感覺不夠用?
那么,鄭州停車位總量有多少?公共停車位又有多少?路邊停車位的比例是否滿足城市需求?又是如何分布的?占地較少的立體車庫建設又是什么情況?
鄭州每年增加5萬個公共停車位,為何感覺不夠用?
市民王先生說,他每年都關注鄭州市政府部門發布的民生實事。他記得從2017年開始,政府部門每年都會提出新增5萬個公共停車位,但還是感覺不夠用!
“比如我家門口附近,路邊停車位每天都有很多私家車停放,還經常會看到有私家車來回轉找車位,有時候停個車要跑很遠,感覺車位一直不夠用。”王先生說,尤其是晚上,路邊停車位停滿后,一些私家車主找不到停車位,就會把車隨意停在路邊,或堵在人行道上,而且附近現有的路邊停車位是好幾年前規劃的,一直沒有見到增加。
市民劉先生說,他所居住的小區處于鄭州老城區,雖然他們小區有停車位,但都是誰先占著,誰先用,大多數居民還是把車停在路邊停車位上,車位也是非常緊張。“如果鄭州每年都在增加公共停車位,為啥我們小區附近一直不見增加呢?”
市區停車位總量有多少?公共停車位又有多少?
為了解鄭州市停車位總量等情況,3月8日上午,記者在鄭州市停車管理中心了解到,根據該中心2019年走訪普查數據顯示,鄭州市劃線停車位的數量共有119.9萬個。
那么,在這119.9萬個劃線停車位中,是怎么分類的?又有多少屬于公共停車位?
據該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在2019年的普查工作中,共普查到鄭州市建成區(四環以內)有6908個小汽車停車場,其中,居住類配建停車場3048個,非居住類配建停車場3226個,公共停車場264個,路內停車區(市民俗稱的路邊停車位)370處,共有劃線停車位119.9萬個。
另外,在119.9萬個劃線停車位中,居住類配建停車場停車位有78.4萬個,非居住類配建停車場停車位有36.2萬個,公共停車場停車位有3.7萬個,路內停車位有1.6萬個。
該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以上數據是2019年的普查情況,雖然近兩年沒有重新普查,但據他們掌握的數據,路內停車位數量已增加至3.6萬個。也就是說,現有的3.6萬個路內停車位加上36.2萬個非居住類配建停車場停車位,再加上3.7個公共停車場停車位,可以得出,目前鄭州市公共停車位共有43.5萬個(不含夜間停車位)。
路邊停車位比例是多少?具體分布又在哪里?
通過網絡查詢,記者了解到,在2020年9月,鄭州市機動車數量就已達到455萬輛,位居當時全國第四,且依照當時的增長情況計算,2021年初就可能會突破500萬輛。
那么,面對約500萬輛機動車,鄭州3.6萬個路邊(路內)停車位,是否能滿足城市需求比例?
對此,據鄭州市停車管理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路內停車位本身就是一項補充,國家公安部對路內停車位是有嚴格限制要求的,路內停車位數量是不能超過總量的8%。按照這個要求,鄭州市有近120萬個停車位,路內停車位的數量是不能超過10萬個。而目前,市區3.6萬個路內停車位加上市區夜間停車位,以及縣市的夜間停車位已有11萬個。如果僅算市區路內停車和夜間停車位,是符合限制要求的。
至于路邊(路內)停車位的分布情況,該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鄭州市凡是符合施劃路內停車位的道路,除了鄭州市一環十縱十橫道路,以及一些快速路外,95%都施劃有路內停車位,所以市區路內停車位主要是分布在全市各個支路背街上。
另外,按照交警部門要求,非機動車道施劃路內停車位后,剩余寬度為一米的,可以施劃夜間停車位;剩余寬度有1.5米,可以施劃全時段停車位,他們也是按照這個標準執行。所以說,一些道路是否能施劃路內停車位,還要看道路的具體情況。
此外,該相關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按照交警部門的意見,道路的主要職能是通行。同時,按照國家相關部委的發展思路,將來有可能是要逐步取消路內停車位。
立體停車庫建設現狀如何?其建設又有哪些困難?
既然路邊(路內)停車位有嚴格的限制要求,不能超過總量的8%。那么,占地較小的立體車庫建設情況如何?
連日來,記者也走訪了鄭州市多個立體車庫,但除了一些政府部門、酒店、商場等有新建立體車庫、立體停車位外,其他的大多都是很早以前建造的,新建對外收費的立體車庫卻不多。
對此,還有市民提出疑問,為什么鄭州從多年前就開始推廣立體車庫建設,緩解老城區停車壓力,卻一直不見成果呢?
采訪中,一位相關專業人士告訴記者,立體車庫建設之所以一直成果不顯,其根本原因是建造成本、維護成本太高,收費太低。建造地下車庫的一個停車位成本是在20萬左右,修建立體車庫則要更高,而且每五年就要進行一次維護,確保立體車庫能安全使用。
以鄭東新區一新建立體車庫為例,其建造成本是一千多萬,不算其他支出和維護費用,按目前的收費標準,僅收回成本就需要300多年。雖然,政府部門也有相關補貼,但很多投資人仍覺得顧不住本錢,所以如果不是單位、企業自用,立體車庫仍是建設難、推廣難。
感覺不夠用,可能與停車位、停車場變化快等有關
最后,對于為何市民會感覺停車位不夠用?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之所以市民會出現感覺公共停車位不夠用,一方面是因為一些道路在施工后,規劃進行更改,原先施劃的停車位被取消,進行了其他設施建設。
另一方面,則是一些小停車場,如拆遷閑置空地的臨時停車場,其存在時間短,往往幾個月,或者半年、一年,就會改變用途,取消停車服務。鄭州市停車管理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此類小停車場有不少,他們給其備案時,也是只備案三個月或者半年,避免出現亂收費的情況。
另外,據了解,此前鄭州市為緩解停車難,曾鼓勵各單位、學校對外開放停車位??捎捎谑召M、疫情等原因,有很多單位、學校已不再對外開放公共停車資源。綜合以上原因,可能會使市民感覺停車位不夠用。記者 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