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養老更智慧 讓老人更幸福”,在金水區,越來越多的老人享受著社區養老結網連線帶來的種種便利。
位于紅專路北側的小胡同里,首慈樂康養護院引領著醫養結合的新潮流,去年剛剛開業,300張的床位已經入住210位老人。一進門,是充滿智慧和溫馨的“迎賓三件套”:換鞋套、自動測溫儀和消毒液。集醫療和養老服務于一體,5分鐘內可達河南職工醫院,各色服務應有盡有……
更智慧的養老福地還有北林路廣電社區。這里配備了智能+智慧運營管理系統、無線呼叫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和睡眠監測系統。中心本部的三個功能區,一樓公共服務區配備了觸摸式養老服務信息、圖書閱覽室、廚房以及餐廳等,主要面向社區周邊老年人提供老年餐桌、棋牌娛樂、日間照料、呼叫中心等服務項目;二樓生活照護區,讓在此居住的老人享受著比家還溫馨還現代的各種服務;三樓的文化娛樂休閑智慧健康養老展示區,多功能活動廳、空中花園,使得老人們在此快樂分享健康講座、文藝匯演等服務。
秉承“1+10+N”的養老模式(1即街道養老服務中心,10即10個社區托老站,N即多項養老服務),延伸居家服務系統,實現了居家養老與服務中心遠程對接。獨居在云鶴小區的87歲老人王顯懷,大門、客廳廚房和衛生間等處,分別安裝了紅外探測器、緊急按鈕、門磁報警器等五六個呼叫器,一旦有事,只需撥打12349,各路專業服務人員就會以最快速度趕來。而同樣獨居在華北水院家屬院、年屆90的朱廣大老人則實現了與安泰養老服務中心的遠程視頻對話,中心對老人的健康狀況實時掌控,實現“零距離”“零障礙”“零風險”。
針對“銀發浪潮”來襲,金水區早早就做好了精心而充分的準備——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以補齊養老服務設施短板為重點,制定連貫性的配套政策,加大資源供給。結合城市“雙改”“三項工程、一項管理”工作,將養老為老服務中心建設納入街道重點工作,在每個街道至少建成投用1個面積不低于1000平方米、全托型床位不少于10張的街道社區養老為老服務中心。目前轄區17個街道建成養老為老服務中心8個、社區養老照料設施132個,社區養老照料設施覆蓋率達到76%。
以智慧智能為延伸點,精準優化服務,讓養老變“享老”。針對居家老人,搭建12349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線上,老人可通過電話、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方式預約養老服務;線下,運營單位可根據訂單,精準調度服務人員,就近提供上門服務。目前,累計為280位老人配備了智慧養老設備,累計提供服務1192次。
金水區以確保托底型養老、擴大普惠型養老、支持社會化養老為主線,積極構建“服務范圍普惠化、服務主體市場化、服務標準規范化、服務模式智慧化”的養老服務新格局。該區先后被國家民政部、國家工信委、國家衛健委評為“全國養老服務示范單位”“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記者 黨賀喜 通訊員 范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