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國兩會首次提出碳中和概念后,中央到地方相繼出臺碳中和相關政策,助推“30·60目標”實現,尤其在金融領域,目前已有實踐。
據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29日,已有33只碳中和債發行或擬發行,合計金額超百億元。目前碳中和債屬綠色債券中的一種,從此前交易商協會發布的《關于明確碳中和債相關機制的通知》來看,碳中和債的募集資金專項用于清潔能源、清潔交通等綠色項目的建設、運營、收購及償還綠色項目的有息債務。
日前,河南省深改委也將碳排放列入2021工作重點,在金融領域,河南企業助力碳中和有哪些注意事項?3月29日,河南省碳中和債券發行培訓會在線上舉行,該活動由河南省金融局聯合河南證監局、中金公司舉辦,102家企業參與,重點就碳中和債的發行要點及意義進行介紹。
碳中和債要求披露二氧化碳等環境效益
碳減排的概念提出已久。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拉開全球碳減排序幕,此后國際社會和中國相繼就碳排放提出具體目標。
2020年9月,中國正式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發展目標(即“30·60目標”)。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執行總經理何惟表示,“碳中和”目標下,將減少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能源的使用,增加非化石能源的使用空間,增強其競爭力、經濟性。
由此衍生的碳中和債在境內目前屬于綠色債券的一種,主要是指募集資金專項用于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項目的債券。交易商協會對碳中和債貼標,采用XX公司2021年度第X期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碳中和債)的標識;交易所對碳中和債貼標,采用XX公司2021年度第X期綠色公司債券 (專項用于碳中和)的標識。
在信息披露上,碳中和債要求定期披露募集資金使用情況、碳減排和環境效益相關內容,和綠色債券要求保持一致。此外,碳中和債鼓勵第三方綠色評估認證機構出具專業的評估報告,披露二氧化碳減排量等環境效益。
據不完全統計,自首批碳中和債發行之后,截至3月29日,有33只碳中和債券已發行或擬發行,涉及規模合計超400億元,從發行人所處行業來看,主要集中在風電、水電、能源領域。
募投項目每年二氧化碳減少量最好達到萬噸級別
何種項目才符合碳中和債發行要求?
整體來看,何惟表示,募投項目需對照《綠色債券支持目錄》及其他相關綠色債券要求標準,確保其具備綠色低碳屬性募投項目需具備齊全的合規性文件。
在對環境影響評估上,募投項目需對照《綠色融資統計制度》(2020版),定量測算項目每年可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除此之外,還需定量測算項目每年可減少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等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
2月9日,南方電網、三峽集團、華能國際、國家電投集團、四川機場集團、雅礱江水電等6家企業注冊的首批碳中和債成功發行。首批項目均為2年及以上中長期債務融資工具,發行金額64億元。項目募投涉及多個領域,其中風電項目4個,水電項目4個,光伏項目2個,綠色建筑1個,均為低碳減排領域。
在培訓會上,何惟以首批碳中和協會產品為例,介紹了碳中和債發行的七個特點:
一.發行人以電力企業為主,主體資質較好。首批碳中和協會產品案例分析除四川機場中金行業為交運之外,其余均為電力企業。評級方面均為AAA,其中南方電網和三峽為超AAA品種。
二.募投項目多為清潔能源發電。
三.部分募集資金使用除用于項目建設之外,還有償還前期項目借款。
四.評估報告中明確給出了項目的環境效益測算和環境風險評估。綠色項目預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4164.69萬噸,可節約標準煤2256.79萬噸,可減排二氧化硫2.09萬噸。且企業也對存續期碳排放、募集資金使用等信息進行定期披露。
五.第三方綠色評估機構均出具項目評估報告,明確符合國際標準。在出具的評估認證報告中均明確除符合國內綠色債券支持目錄以外,也符合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綠色債券原則》(GBP)的要求。
六.債券票面收益率均低于同期限中債估值曲線收益率。
七.債券期限以3年期為主。
何惟表示,碳中和債有利于發揮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功能,以資金配置引導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方面向綠色低碳轉型,有助于促進國際國內綠色金融標準融合,吸引境外社會責任投資人。對于企業融資而言,碳中和債券能夠滿足企業綠色低碳融資需求,推動企業關注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未來兩年將是發行碳中和債的良好時機。(記者 陳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