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油菜籽期貨和菜籽粕期貨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上市后,時隔9年,又有油脂油料類期貨登陸鄭商所。
2月1日,業內翹首以盼的花生期貨正式在鄭商所上市,成為在鄭商所上市的第23個期貨品種。
上市儀式上,鄭商所理事長熊軍表示,早在2018年,鄭商所就啟動了花生期貨研發工作,先后到河南、山東等5省20多市縣走訪調研,征集60多家現貨企業、會員單位意見建議,組織10多次合約規則論證會,努力使花生期貨合約規則設計最大限度貼近現貨市場實際。下一步,鄭商所將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深入細致搞好培育,幫助市場主體了解、熟悉花生期貨,合規高效利用花生期貨;二是根據產業需要和市場運行情況,不斷優化花生期貨規則,并在條件合適的前提下研究推出“保險+期貨”等新的服務方式;三是落實“零容忍”要求,把防控市場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對花生期貨的監測監控,及時化解風險隱患,凈化市場生態。
花生期貨今日在鄭商所上市交易
根據鄭商所正式公布的花生期貨合約,花生期貨的交易代碼為PK,交易單位5噸/手,最小變動價位2元/噸,最后交易日為合約交割月份的第10個交易日,最后交割日為合約交割月份的第13個交易日。
首批上市交易的花生期貨合約為PK2110、PK2111、PK2112、PK2201四個合約。
手續費方面,花生期貨交易手續費收取標準為4元/手,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收取標準為4元/手,交割手續費、倉單轉讓手續費、期轉現手續費均為0.5元/噸。同時,按照前期鄭商所發布的《關于免收套保開倉、交割和倉單轉讓手續費的通知》,2021年套保開倉、交割和倉單轉讓手續費免收。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了解到,首批花生期貨車(船)板服務機構及廠庫均位于河南、山東、河北三個花生生產大省,以主產區和集散地為核心區域,圍繞花生油脂加工和糧油倉儲、加工企業布局,不設置區域升貼水。兩家指定質檢機構均為現貨行業權威質檢機構,且臨近主要交割區域。
交割相關費用標準方面,指定花生交割廠庫收取倉儲費用標準為0.6元/噸·天。車(船)板交割服務機構出入庫等服務費標準為,入庫費15元/噸,出庫費15元/噸,配合檢驗費10元/噸,臨儲費0.6元/噸·天。花生出庫時,客戶可針對檢驗項目中的一個或多個指標提出質檢申請,根據質檢結果由過錯方承擔相應的檢驗費用。
和合期貨認為,花生期貨的上市,對全國花生產業穩定發展是一件大好事。一方面,上游種植端可以根據期貨價格合理調整種植結構,控制花生銷售節奏,中游貿易商和下游壓榨企業在通過期貨工具降低采購成本和鎖定銷售利潤的同時,也增加了一條現貨購銷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引領農業轉型升級,通過訂單農業、基差采購等實現價格波動風險管理和現貨購銷保障。
市場人士表示,花生現貨市場結構松散,種植主要以小農經濟為主,終端銷售主要以經紀人及貿易商銷售為主。現貨報價較為混亂,不同地區、不同品種、不同級別存在價格差距,權威報價缺失。農戶及企業生產經營因缺乏有效的價格信號,面臨較大風險。上市花生期貨,有利于提供遠期價格指導和風險管理工具,在頻繁波動的價格面前,引導農戶科學種植、產業企業理性采購。
油脂油料行業再添避險工具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主產國,種植面積及產量均居世界第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花生總產量1215萬噸,總產值約911.3億元。由于花生種植收益相對較高,近些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和產量呈穩步上升趨勢,花生種植已成為主產區多數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009年以來,我國花生種植面積及產量均呈現上升態勢。種植面積方面,2019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為467萬公頃,較2009年的428萬公頃增加9.1%。產量方面,2019年我國花生產量為1215萬噸,較2009年的1022萬噸增加18.8%。隨著經濟發展,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我國居民對花生及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呈現穩步增長態勢。花生年消費量由2009年度的974萬噸,增加到2019年度的1205萬噸,增幅達21.6%。
作為傳統的花生生產大國,我國歷年來花生國際貿易以出口為主,對外依存度較低。海關數據顯示,2009年之前,花生進口量維持在1萬噸左右,隨后逐年小幅增長;2002年花生及其制品出口量高達109.2萬噸,到2009年縮減至60萬噸左右,之后呈現小幅波動態勢。2014年至今,隨著國內花生整體需求增加,國際貿易格局由凈出口向凈進口逐步轉變。
2020年新產季受天氣影響,我國花生供應收緊,價格較高,國內外價差擴大,花生進口利潤打開,數據顯示,截至11月全年進口量累計達72.3萬噸。
行業人士表示,自2014年以來,國內花生價格波動幅度加大,農戶與產業經營主體面臨較大的價格風險,急需價格風險管理工具。目前大宗油料作物油菜、大豆、棕櫚均已上市相應期貨品種,相關油脂油料產業企業可以利用期貨和期權工具規避原料價格波動風險。但由于花生期貨尚未上市,導致銷售端缺乏有效的遠期價格指導和避險工具。上市花生期貨的呼聲日益強烈。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注意到,鄭商所上市花生期貨已籌謀多時。
2018年,鄭商所理事長陳華平在2018第三屆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上表示,今后一個時期,鄭商所將大力推進產品業務創新,積極響應經濟發展和實體企業需求,加快完成紅棗、尿素、咖啡、花生等期貨期權品種的上市交易。
據了解,鄭商所目前上市交易普通小麥、優質強筋小麥、早秈稻、晚秈稻、粳稻、棉花、棉紗、油菜籽、菜籽油、菜籽粕、白糖、蘋果、紅棗、動力煤、甲醇、精對苯二甲酸(PTA)、玻璃、硅鐵、錳硅、尿素、純堿、短纖、花生等23個期貨品種和白糖、棉花、PTA、甲醇、菜粕、動力煤等6個期權,范圍覆蓋糧、棉、油、糖、果和能源、化工、紡織、冶金、建材等多個國民經濟重要領域。
截至2020年底,鄭商所累計成交量為17.01億手,成交金額為6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7%和52.0%。記者 陳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