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米高的腳手架我不到1分鐘就爬上去了,一天走20公里才扎實。”顏永成一邊吃著從柵欄里面遞進來的盒飯一邊說。顏永成是湖南高鐵職院鐵工1607班的畢業生,2021年10月1日,開始在張吉懷鐵路柏子莊隧道里做起了橋隧工,他要爬上十米高的腳手架,對隧道拱頂逐一敲擊,仔細排查隧道病害,發現問題后通知工程局整改病害。
在張吉懷鐵路各個路段的車間活躍著許多顏永成的“校友”和“老師”。2021年12月6日,張吉懷鐵路順利開通。承建單位評價:湖南高鐵職院的畢業生技能高、能吃苦,是行業緊缺的優秀人才,為鐵路建成順利通車作出了重要貢獻。
湖南高鐵職院是一所70年老校,素有中國鐵路工務系統“黃埔軍?!钡拿雷u,近年來,通過校企緊密合作,產教深度融合,學校為企業精準培養了大批緊缺人才。
瞄準企業用人的“靶”
為了更全面精準地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湖南高鐵職院成立調研團隊,主動“走出去”。
2021年,黨委書記吳偉生帶隊走進湖南省和衡陽市多家龍頭企業,這次“出走”精準挖掘了企業用人的需求,為學生的培養和就業謀求了更多的機會。湖南機油泵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拋出“橄欖枝”,與鐵道機電學院簽訂了框架協議,首批在學院招聘100名畢業生,“本地招生、本地就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公司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雙方希望通過這種合作方式,留住衡陽本土子弟,共同培育“新湖南”經濟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學院鐵道機電學院、鐵道電信學院紛紛組成調研團隊,深入走進白沙工業園的13家企業了解企業需求,尋求合作。
在走訪的過程中,調研團隊發現企業對這種合作方式十分歡迎,能夠解決企業用人不精準導致的“效率低、成本高”的痛點。某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表示:2021年公司正好有30個專業技術人員缺口,急需機械相關專業畢業生。校企合作可謂恰逢其時。
優化培養學生的“錨”
“走出去”摸清了企業精準的用人需求,“回到家”則精心打磨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模式。2021年11月,湖南高鐵職業技術學院召開了廣州局集團公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工作研討會,深度探討“2+1”訂單式培養模式,優化培養學生的“錨”。
“2+1”訂單式培養主要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學生入校第一年在學校接受教育,打下專業基礎,通過參加學院系列活動提升綜合素質能力;第二學年,企業通過訂單班宣講會進行選拔,確定訂單班學員,按照崗位需求開設專業課程,由企業師傅從理論和實操兩方面授課;第三學年,訂單班學員直接到企業頂崗實習,為成為企業正式員工做準備。
在研討會上,企校雙方對合作細節進行深度探討,雙方以“2+1”定向培養為契機,推動培、育、聘機制的銜接;將企業培訓教材融入學校教學體系中,開設企業特色鮮明的選修課程;優化考試考核機制,學校教學評價和企業招聘的用人標準同步,實現學校教學、企業培訓考試結果互認;完善校企師資互聘合作制度。
學院目前在準備申報機電一體化技術、關外與外貿服務、智能建造技術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專業,這是因為學院的鄰居“智電客車”(南京天恒集團子公司)希望與學院專業銜接,他們每年對機械、車輛方面的技術崗位都會有30人左右的缺口,學院基于企業需求與自身發展,正在專項申報開發新專業。
學校黨委書記吳偉生表示:“湖南高鐵職院保持專業和課程建設的靈活性與柔韌度,通過校企高頻對接聯絡的方式,保證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同頻共振,大大提高了人才培養的精準度?!?/p>
夯實現代學徒制的“基”
湖南高鐵職院是湖南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艾F代學徒制”已經成為學院的辦學優勢,主要通過與企業合作成立合作學院來實現?!艾F代學徒制”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的培養模式,實施“一師三徒,全程指導,教學與生產實習流程化”,建立“五個對接”(專業對接生產崗位、教學項目對接生產項目、教學情景對接生產情景、課程標準對接職業資格標準、畢業證書對接職業資格證書)。這種方式下,師傅既是企業技術骨干,又是學生的指導教師。
目前,學院已經與合作企業按董事會模式先后成立了先科橋隧學院、南方高鐵精測精調學院等4所合作學院。
湖南高鐵職院通過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以“2+1”訂單式的培養和現代學徒制的特色為企業精準輸送人才,目前,在解決企業用人難、學生就業難的困境上已成效顯著。近年來,學校保持著較高對口就業率,培養的畢業生主要扎根在鐵路系統,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鄧嫻 記者 陽錫葉)
作者:鄧嫻 陽錫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