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陳俊嶺)訊,從“滿眼皆是新能車”,到“得周期者的天下”,僅僅一個季度的間隔,資本市場的風格轉化竟有如此天壤之別。
外有地緣政治沖突,內有“穩(wěn)增長”政策助力,疊加近期房地產“口風”持續(xù)松綁,前一輪“煤飛油舞”行情余熱未熄,新一輪更燃的房地產行情又撲面而來。
在各種市場風險集聚的2022年一季度,煤炭、石油、銀行、房地產等為數不多的行業(yè),也被基金經理們視為可帶來“彎道超車”的救世主。這一點,在一季度基金凈值排行榜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截止2022年3月30日,在全市場9511只基金中,排名前十的基金平均錄得30%的正收益,它們幾乎都重點配置了石油、煤炭、豆粕、房地產等行業(yè),與排名最后的基金,最大收尾相差超70%。
得周期者得天下,基金凈值收尾相差73%
資本市場每天都是不一樣的劇情,更何況一個季度的廝殺與騰挪。
半個月前的3月15日,A股遭遇了近年罕見的暴跌。截止當晚,在逾2000只股票型基金中,年內仍勉強維持正收益的股票型基金僅剩最后“七壯士”——七只煤炭指數基金。
一天后,在上證指數最低跌至3020點附近時,金融委高調發(fā)聲,挽市場信心于即倒,隨后市場經歷了兩周的反彈與震蕩。不過,這一突轉的劇情,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已然形成的凈值排行榜單的格局。
截止3月30日晚,在全市場9511只基金中,獲得正收益的仍是“少數派”,而在其中,華寶標普油氣兩只基金分別以38.85%和38.67%暫居年內基金凈值排行榜前兩位。
梳理排名暫居年內凈值前十的基金的重倉股,幾乎均為石油、大宗商品、能源、豆粕、房地產等周期類品種,而這些基金也多以QDII或指數基金為主,主動權益類的基金并不多見。
相比之下,基金凈值墊底的兩只基金分別為華泰柏瑞亞洲和國泰中國企業(yè),年內凈值分別為-34.14%和-34.1%,即便是排名倒數第十的諾安創(chuàng)新驅動,其凈值跌幅仍高達-26.89%。
一季度市場表現最遭的市場莫過于中概股以及恒生指數,而重倉其中的基金凈值表現也可想而知。以華泰柏瑞亞洲為例,其前十大重倉股均為港股,-34.14%的凈值也與排頭名的基金相差72.99%。
“領跑基”超車秘籍:左手地產,右手煤炭
在全市場近萬只基金中,如果剔除投資境外市場的QDII基金,在5140只混合型基金和1848只股票型基金中,年內凈值排行暫居前列的幾只基金中,就有三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為同一個人:黃海。
目前供職于萬家基金的黃海,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其總管理規(guī)模9.05億元,盡管他一共就管理了四只基金,但其中就有三只基金的凈值,占據了2022年一季度的前五榜單中的3個席位。
以他管理的萬家宏觀擇時基金為例,其十大重倉股也十分“犀利”,前6大重倉股均為房地產龍頭股,第7至10大的重倉股均為清一色的煤炭股,可謂是“左手地產股,右手煤炭股”。
3月30日,房地產板塊大爆發(fā),煤炭股成為萬紫千紅中的一點“綠”,一邊齊刷刷的大漲,一邊清一色的下跌,在昨天股票、基金“全線飄紅”的形勢下,該基金凈值漲幅僅為0.16%,也低于盤中估算的0.9%。
當然,對于基金經理投資能力的評價,絕不能以一日漲跌論英雄。但在市場風險齊聚的一季度,如何能在本就擁擠的A股市場實現“彎道超車”,也并非易事。
“從風格上來講,資金從成長股向價值股的再平衡將會帶來結構性機會,其中過去幾年機構配置偏低的金融和周期行業(yè)中的優(yōu)質藍籌,可能會有較好的相對收益。”在上述基金的2021年年報中,黃海總結稱。
在黃海看來,在經濟不穩(wěn)和無風險利率偏低的背景下,低估值和穩(wěn)定分紅的公司會是經濟下行期的稀缺資產,他們將積極挖掘和把握過去被低估的價值藍籌股,實現凈值的穩(wěn)健增長。
不過,談到對2022年的市場展望,黃海認為,兩會后國內經濟預期邊際向好,主要風險來自于海外。因此,他對市場保持謹慎,但仍繼續(xù)堅定看好能源(煤炭)、穩(wěn)增長政策受益板塊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