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瀟湘)訊,在西方一系列的金融制裁之下,俄羅斯原油出口是否還能保持暢通并吸引到買家,一直是近期大宗商品市場密切聚焦的一個話題。而對此,俄羅斯企業卻似乎并不擔心:他們篤信如今處于巨大“折扣”價格狀態下的烏拉爾原油將并不愁賣!
據悉,俄羅斯計劃在下月將烏拉爾原油的出口規模提高至三年來最高。對于如今正面臨每桶120美元高昂油價的歐洲煉廠來說,這無異于是拋出了一根誘人的“胡蘿卜”。
俄羅斯國有石油管道公司Transneft近期公布的計劃顯示,其計劃在4月份從三個西部港口每天向油輪裝載226萬桶原油,這將是2019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與本月相比也將有大幅增加。
這一計劃令許多貿易商大感意外,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原本預計俄羅斯可能會保持出口穩定,甚至從3月份開始削減出口。
俄羅斯原油出口企業的底氣或許在于烏拉爾原油如今相較國際基準的布倫特原油所存在的巨大折價。
標普全球普氏能源的定價窗口顯示,俄羅斯盧克石油公司下屬公司LITASCO本周三曾以創紀錄的較即期布倫特原油現貨價貼水31.35美元的價格,出售了10萬噸烏拉爾原油。
而根據Petro-Logistics上周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3月份俄羅斯海上原油出口量較2月份增加了35萬桶/日,平均達到近300萬桶/日,成品油出貨量在3月份也超過了200萬桶/日。
這些烏拉爾原油將銷往何方?
自2月下旬俄烏沖突全球爆發以來,誰會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問題就一直頗受市場關注。因為如果沒有其他地區接手歐洲拒絕購買的俄羅斯石油,全球原油供應勢必將受到影響。而如果真的有新買家出現,那么即便這意味著石油貿易改道,全球原油供應受到的影響也將會相對較小。
在以往正常時期,烏拉爾原油70%以上的海運出口都運往歐洲,不過歐洲大多數的煉油商在俄烏沖突爆發后都已在縮減購買規模。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即亞洲市場如今是否會大量購買這些歐洲人不愿染指的打折石油。
目前來看,印度無疑已經展現出了其巨大的“胃口”。根據彭博社匯編的數據,印度煉油廠目前已購買了至少800萬桶烏拉爾原油,主要將在4月份裝載。
其他一些亞洲企業也在謹慎地購買廉價的俄羅斯原油,盡管其中大多數是在俄羅斯東部港口Kozmino裝載的原油。
當然,目前來自亞洲的需求是否足以消化俄羅斯下月計劃出口所有烏拉爾原油,還不得而知。
交易員們表示,若最終這些計劃量未能被消化,將意味著俄羅斯將面臨下調裝載量的壓力,除非其能找到足夠多的油罐或船只來存放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