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合肥2月24日電 “2021年,安徽省跨境電商交易額突破200億元,增長45.3%。”2月24日上午,在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商務廳廳長、省自貿辦主任張箭詳細介紹了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新成果、新進展。
張箭說,去年12月22日召開的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為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明確了目標、厘清了思路,近期,合肥、蕪湖、蚌埠三個片區和各成員單位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安徽自貿試驗區新一批建設成果取得新突破,實現“開門紅”。
一批總部類、研發類項目加速落戶。去年12月以來,航天宏圖衛星全球運營中心、醫療器械檢驗檢測實驗室、高山精密進口機床保稅展示項目等落戶合肥片區;天馬微電子車載研發中心等落戶蕪湖片區。
“無感通關”“外發加工”“集團保稅”等創新舉措率先實施。推動自貿試驗區和綜合保稅區功能疊加,助推合肥經開綜保區2021年進出口額達到102.8億美元,成為安徽省首個突破百億美元的綜保區。
跨境電商領域多項試點落地見效。合肥片區通過實施全鏈條服務體系及“跨境電商+中歐班列、跨境電商+貨運包機、跨境電商+海運直航”等試點,帶動跨境電商月清關量增長50多倍,月交易額增長70多倍。2021年,安徽省跨境電商交易額突破200億元,增長45.3%。
長江中下游首座岸基式 LNG(液化天然氣)加注站完成首船加注。去年12月,蕪湖片區的長江 LNG 船舶加注站完成動力船加注作業,標志著長江中下游首座岸基式 LNG加注站建成并投入試運營。
量子產業開放領域多項舉措創新推出。合肥片區推出國家首個量子計算領域的企業標準(本源量子的阻抗匹配量子參數放大器即IMPA產品企業標準);國內首個量子安全智慧社區系統投入使用,科技成果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寬;首個量子計算面向全球開發者的平臺正式上線。
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獲批建設。今年2月,蚌埠片區成立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是“十四五”首批、安徽首個、行業唯一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世界500強美國康寧公司實現量產,玻璃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
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業務等5項外匯管理改革試點推進實施。截至目前,共提供資本項目收付便利5.43億美元,跨境貿易自由度便利度進一步提高。
《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法治服務保障若干措施》出臺。提出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建立實施輕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免罰制度、加大對自貿試驗區民營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的司法保護力度、加強知識產權法律服務等9個方面支持事項,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改革創新活力。
國際商事爭端預防和解決組織簽約服務安徽自貿試驗區。今年2月,安徽省商務廳、貿促會及國家貿促會(法律部)與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秘書處)簽約,以“科創+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為重點,提供跨境貿易投資法律綜合服務。
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一批聯動創新區建設全面啟動。經安徽省委、省政府同意,在亳州、阜陽、滁州、馬鞍山、宣城、安慶等6市設立第一批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日前,聯動創新區實施方案已批復實施,建設工作全面展開。
據介紹,安徽自貿區還將建立評估推廣機制,開展首批44項省級改革試點經驗的復制推廣工作,遴選上報了一批國家級的改革試點經驗;建立重大項目推進機制,編制面向市場主體的50個政策案例,圍繞集成電路、量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等10個重點產業,梳理160余條產業鏈開放創新的政策訴求,逐條將其轉化為開放舉措,以精準的制度供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