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深圳2月17日電(記者印朋)2月17日上午,深圳市2022年第一季度新開工項目集中啟動暨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舉行。作為全國首個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城市,深圳將圍繞“跨界引領發展、跨區域協同發展、跨領域協調發展、跨前沿技術融合發展”,重點推進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平臺建設。
一季度245個項目總投資2354.7億元
深圳市制定了“保投產、保續建、促新開、增固投”的方針,充分發揮市重點投資項目總指揮部統籌作用,加大對重點項目協調服務力度,推動一批項目加快開工建設。
17日,深圳集中啟動的新開工項目共245個,包括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大科技和產業項目、重大民生項目等,總投資約2354.7億元,2022年度計劃投資約443.9億元。其中,政府投資項目129個,總投資約311.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94.0億元,占全部項目年度計劃投資的21.2%;社會投資項目116個,總投資約2043.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349.9億元,占全部項目年度計劃投資的78.8%。
現場還舉行了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本次集中簽約項目共11個,涉及11家企業,包括生物醫藥與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綠色低碳、現代物流、商貿物流等產業,總投資約213.1億元,2022年度計劃投資約13.7億元。
“BIM+CIM”數字化手段確保工程進度
“新城建”被列入深圳市“十四五”規劃。根據規劃,深圳將完善建設工程招投標制度和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實施“綠色建造”行動,推廣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筑。開展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創新“新城建”建設模式,推進城市信息模型平臺(CIM)建設,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
記者在深圳坪山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看到,裝配式“摩天工廠”項目節后有序復工復產。該產業園區位于深圳市坪山區,總占地面積10.78萬平方米,項目建設完成后,可提供32.1萬平方米的產業空間。
中建科技集團坪山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項目經理魯曉通介紹,該項目為裝配式建筑,目前項目一期1-3棟已經實現了主體結構封頂,預計在今年年底完成竣工交付,二期項目預計在今年年底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明年年底實現竣工交付。
羅田水庫-鐵崗水庫輸水隧洞工程是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在深圳市內的配套項目之一,工程主要任務是將西江來水在深圳境內進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實現新增境外水的優化配置,保障西部片區的供水,滿足寶安區(除石巖街道)和南山區(南山水廠部分)的城市生活及生產用水要求。
深圳市水務工程建設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羅田水庫-鐵崗水庫輸水隧洞工程建立了長距離輸水隧洞工程勘察設計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體系。項目BIM技術的成功應用,保障了設計進度,并為工程建設期及運維期智慧工程應用提供了數據基礎,其成果可為同類工程提供參考。
記者在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務指揮中心大屏幕看到,三維地圖上顯示的全市在建項目一覽無余。在單體建筑運用BIM技術的同時,深圳正打通數據孤島,建設更大范圍的CIM平臺。
根據深圳市《關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的若干意見》,深圳提出了依托地理信息系統(GIS)、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等數字化手段,開展全域高精度三維城市建模,加強國土空間等數據治理,構建可視化城市空間數字平臺,鏈接智慧泛在的城市神經網絡,提升城市可感知、可判斷、快速反應的能力。
明年所有新建工程項目采用BIM報批報建
建筑信息模型(BIM) 技術正在深圳市工程建設領域推廣。《關于加快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的實施意見》經深圳市政府同意,已于2021年12月正式印發。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副局長薛峰介紹,2023年起,深圳市所有新建工程項目(包括基礎設施項目)采用BIM報批報建,到2025年全市所有工程項目BIM模型導入CIM平臺,實現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全要素數字化、運行實時可視化、管理決策協同化和智能化。
2021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發布關于同意深圳市開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的復函,同意深圳市組織開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深圳成為全國首個試點城市。
按照試點方案,深圳將著力打造“四型城市”:一是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樞紐經濟示范城市,二是區域一體化通道型城市,三是可持續應對變化的韌性城市,四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創新型城市。
深圳將圍繞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布局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智能制造基礎設施、建設智能化城市安全體系、集中布局科技基礎設施等6項重點任務,打造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等3個重大平臺,推動深圳灣實驗室等20個重大項目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