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自7月16日以來一路下跌,從高點1132.5元/噸一度跌落至761元/噸,昨日(19日)收報762.5元/噸。一個月的時間跌幅超30%,創出去年10月以來新低。而現貨價格也隨之不斷走低。我們的記者近日來到天津港進行實地探訪。
記者在港口看到,鐵礦石堆場已經接近滿庫。港口負責人表示,由于下游需求銳減,近一個月以來,港口鐵礦石庫存壓力持續增大,但出貨量卻明顯減少。
數據顯示,全國45個港口的鐵礦石貿易庫存刷新近年新高,庫存累漲的背后是市場對鐵礦石現貨購買意圖的下降。從全國港口成交量來看,截至上周,全國主港鐵礦現貨日均成交79萬噸,環比下降29.8%。一位鐵礦石貿易商告訴記者,鐵礦石主力期貨合約價格快速下跌同時,港口現貨價格也出現較大回調,近期他的日成交量大幅下降近80%。
據了解,隨著現貨價格急劇下跌,部分貿易商潛虧嚴重,急于降低庫存,及時止損,然而目前下游采購積極性低,市場交易氛圍低迷,導致貿易端鐵礦石采購和出貨節奏都有所放緩。
下半年多地出臺限產減產措施 鐵礦需求減弱預期增加
短短一個月時間,鐵礦石價格為何會出現如此大幅度的下跌,市場對后市行情有何判斷?
在天鋼集團的鐵礦石原料庫,記者看到,整個料廠堆放的鐵礦石庫存僅占廠區容量的一半不到。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近一個月來,為了降低鐵礦石價格下降造成的潛虧,鋼廠也在壓減庫存,短期內對鐵礦的補庫意愿較低。
據了解,6月中旬以來,多地開始規劃、部署下半年鋼鐵產量壓減工作,這使得鐵礦石需求繼續減弱。此外,受天氣及疫情等因素影響,7月以來全國鋼企開工率、粗鋼日產量持續走低, 很多鋼企都提前壓縮原料庫存。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限產預期導致鐵礦石期貨價格下跌,并帶動了現貨價格走弱,而現貨價格驟降又在短期內進一步抑制了下游企業的需求。這也是本輪鐵礦石價格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 短期內鐵礦石市場將維持供給強需求弱的趨勢,后續礦價將整體偏弱震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