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主題ETF繼續扎堆申報.....
本周,又有5只中證儲能產業ETF于同一日申報。過去三個月,ETF重復申報同一指數產品的情況越發顯著,其中,基金公司對雙創和新能源相關主題ETF申報顯得尤為火熱。業內人士認為,ETF賽道發展迅速,行業和主題ETF為基金公司的規模突破提供了很好的路徑,因此一旦發現一個熱門行業或者主題,就會出現基金公司扎堆上報的情況。
5只中證儲能產業ETF扎堆申報
8月9日,華夏、易方達、廣發、匯添富、華泰柏瑞于同一日申報中證儲能產業ETF,成分股涉及儲能電池及儲能系統、電池材料及設備、新能源發電領域等行業,此外,中證電池主題ETF也已于8月4日申報。Wind數據顯示,8月以來,已有近20只ETF基金申報。
記者發現,今年5月以來,ETF重復申報同一指數產品的情況越發顯著。按申報ETF產品的標的指數來看,科創創業50指數ETF最為熱門,新申報的產品中共有14只,均以科創創業50指數為標的,其次是中證儲能產業 ETF和中證電池主題ETF,新申報產品分別有8只和4只。此外,費城半導體ETF(QDII)、中證港股通互聯網 ETF、中證旅游主題 ETF、恒生滬深港通生物科技 50ETF、中證工業有色金屬主題 ETF、中證內地低碳經濟主題 ETF、中證全指醫療器械 ETF等都存在多家公司申報情況。
Wind數據顯示,過去三個月,有26家公司申報了近70只ETF產品,在已申報ETF產品中,主題ETF數量最多,共有29只,其次是寬基ETF,共有16只。從單月來看,5月份ETF申報數量較多,達37只,6月份與7月份各申報了8只和20只。從基金公司方面來看,過去三個月,易方達基金申報了8只ETF產品,申報數量居首位。其次是,華夏、富國、國泰,過去三個月分別申報了5只、4只、3只。
新能源主題ETF成主戰場,同質化產品“力求”差異化競爭
近幾個月,新能源相關主題ETF申報尤為火熱,對于ETF扎堆申報同一主題現象,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總監柳軍認為,ETF扎堆申報現象是基金行業發展到當前階段的正?,F象。就像任何一個有明確發展前景的行業在初期都會出現很多參與者,并在經過激烈競爭和大浪淘沙后市場份額集中度越來越高一樣,ETF這個賽道目前還處于發展初期,而且未來一定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個結論應該是得到全行業共識的,所以很多基金公司都會想要參與進來,在這場競爭中占據先機,這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就目前來看,這種競爭帶給投資者更多的產品選擇,基金公司也會力爭給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因此整體上對于投資者而言還是有利的。
國泰基金量化投資事業部總監梁杏也認為,ETF賽道發展迅速,行業和主題ETF為基金公司的規模突破提供了很好的路徑,因此一旦發現一個熱門行業或者主題,就會出現基金公司扎堆上報的情況。
上海證券基金分析師李柯柯表示,ETF作為指數基金,獲取市場或行業的平均收益,可以讓投資者在分享主題長期投資價值的同時,分散個股風險。尤其今年市場呈現除個股波動大、結構機會明顯的特點,加上新能源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廣闊,相關產品憑借亮眼的業績展現出強大的吸金能力,在賺錢效應下,所以公募基金開始扎堆申報同類產品。
那么,基金公司扎堆申報發行同一主題ETF,是否能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呢?
梁杏認為,多家公司上報相同行業或主題的產品,產品本身投資價值的差異化并不大,但是客戶的投資便利程度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比如有的基金公司資源雄厚,也重視ETF業務,產品的流動性和規模較好,那么客戶進出的感受也就會比較好。有的公司資源不足或者不夠重視,就容易出現流動性很差,客戶進出要付出較大的機會成本的情況。另外還有就是規模比較小的ETF一般比規模比較大的ETF多一塊新股申購的收益,但這個也不是每個基金公司的ETF都參與新股投資,需要投資者做些甄別。
柳軍也認為,就跟蹤同一指數的ETF產品本身來說,產品的投資標的、業績表現和運作模式是基本同質的,但是仔細比較還是會有差異存在的,比如基金的規模,流動性,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等,這些因素對于投資者體驗還是會產生一些細微的影響。
李柯柯表示,ETF同質化是各家基金公司積極參與市場投資的結果,未來隨著指數基金進一步發展,同質化競爭將愈演愈烈,大型基金公司憑借過硬的品牌、渠道、投研能力等,更具有競爭優勢,中小基金公司可以通過把握市場趨勢提前布局,打造個性化發展特色,在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
同質化ETF產品“力求”差異化競爭,在談到在ETF方面的未來布局思路,國泰基金量化投資事業部總監梁杏表示,第一,是鞏固和發揚國泰基金在行業ETF上的領先優勢,繼續布局行業和主題ETF,后續還將發行和上市智能汽車ETF、消費電子ETF、創新藥滬港深ETF、新材料ETF、港股科技ETF等產品;第二,公司也積極向寬基ETF領域進軍,正在發行中證500ETF,準備發行港股通50ETF等產品;第三,同時也在上報QDII類產品,向海外要效益,減輕進一步內卷;第四,正在儲備新的商品類和債券類ETF,這也是國泰的傳統優勢。
面對同質化ETF,投資者應該如何挑選?
面對同一主題連名稱也完全的一樣的ETF基金產品,投資者往往顯得茫然不知如何挑選。
國泰基金量化投資事業部總監梁杏建議,流動性是第一位需要考慮的。流動性好的產品,客戶的沖擊成本比較小。具體來說,如果一個ETF流動性不好,客戶可能要高掛千一千二的價格才能買入,賣出的時候要低掛千三千四的價格才能賣出,那么交易幾次,沖擊成本的損耗就會侵蝕收益了。如果有余力的情況下,可以看一下相同行業不同指數的差異,比如曾經有兩個2019年同一天上市的半導體芯片ETF,收益差距接近40%,其中最重要的差異就來自于指數收益率的差距。如果再有余力,就建議投資者關注基金公司之間的差異,包括基金公司的實力,對流動性的維護程度,是否出過風險事件,ETF是否能夠參與新股申購等等,差異還是很大的。
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總監柳軍則認為,每個投資者選擇產品的標準應該是多元化,個性化的,并沒有統一的規范。就像買手機,有的消費者就會仔細比較全部產品的性能、配置、工藝甚至大小、重量等參數,有的人就只是認準某個品牌,或者看重消費和售后過程中的體驗一樣,在選擇ETF時,比較注重細節的投資者可以依據更為客觀的標準來選擇產品,比如前面所說的規模、流動性、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等。而其他相對更主觀的投資者根據公司品牌或者服務質量來選擇產品也未嘗不可。
對于跟蹤同一主題指數的ETF基金,上海證券基金分析師李柯柯建議投資者應首先關注標的指數的編制方式、成份股篩選規則等,對指數質量進行評估;其次,對基金產品的規模、流動性、跟蹤誤差、費率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選擇風險收益特征與自身相匹配的基金產品;新發ETF產品,則需要重點關注公司管理ETF的經驗和歷史管理效果。此外,投資者也可依托公募基金評價機構,降低產品選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