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采購經理指數。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5.2%和54.2%,比上月上升0.3個和0.4個百分點,我國經濟總體繼續保持平穩擴張。
制造業繼續穩定擴張
據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介紹,5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與上月相比變化不大,景氣度繼續高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制造業延續穩定擴張態勢。
5月份制造業特點可歸納為生產穩中有升。生產指數為52.7%,高于上月0.5個百分點,制造業生產擴張有所加快。從行業情況看,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通用設備、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等行業生產指數均高于上月,且處于54%及以上較高景氣水平。
需求增長放緩。新訂單指數為51.3%,低于上月0.7個百分點,但仍位于景氣區間,市場擴張步伐有所放緩。從外需情況看,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8.3%,低于上月2.1個百分點,回落至臨界點以下,反映出國外訂單較上月減少。
值得關注的是,價格指數為近年高點。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72.8%和60.6%,高于上月5.9個和3.3個百分點。從行業情況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上游行業兩個價格指數均高于73%,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出廠價格指數連續三個月高于80%。
高技術制造業景氣度持續上升。高技術制造業PMI連續3個月上升,5月為55.2%,位于較高景氣區間,產業保持較快增長態勢。高技術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升至高位景氣區間,為61.5%;同時,從業人員指數連續3個月保持在51%以上的擴張區間,表明高技術制造業企業用工持續增加,對未來市場發展信心充足。
規模企業表現不一。數據顯示,制造業大、中型企業生產保持增長勢頭,而制造業小型企業持續增長的動力仍顯不足。
服務業恢復態勢向好
5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2%,高于上月0.3個百分點,非制造業擴張力度有所加大。其中,服務業恢復態勢穩定向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3%,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但高于年內均值1.1個百分點,運行總體穩定。
趙慶河表示,隨著疫情精準防控持續發力顯效,服務業恢復勢頭不斷鞏固。從行業情況看,在五一假期帶動下,服務業消費市場持續升溫,與長距離出行相關的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兩個月高于65%,近期行業保持較高活躍度;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零售、餐飲、文化體育娛樂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高于上月,且位于58%以上較高景氣區間,消費市場呈現積極恢復勢頭。
同時,5月生產性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8%,低于生活性服務業1.7個百分點,其中水上運輸、資本市場服務等行業低于臨界點。從市場需求和預期看,5月新訂單指數為52%,高于上月0.7個百分點,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2.4%,連續4個月位于62%以上高位景氣區間,表明企業對未來市場延續恢復發展態勢保持樂觀。
建筑業重返高位景氣區間。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60.1%,高于上月2.7個百分點,建筑業生產活動有所加快。從市場需求和用工情況看,新訂單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分別為53.8%和53%,高于上月1.4個和2個百分點,表明企業新簽訂工程合同量明顯增加,勞動力需求上升,建筑業擴張動力增強。
企業生產經營穩步擴張
5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4.2%,高于上月0.4個百分點,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延續穩步擴張態勢。構成綜合PMI產出指數的制造業生產指數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52.7%和55.2%。
招商宏觀認為,5月制造業PMI反映生產景氣持續、需求回落,特別是新出口訂單因中短期波動性因素而降至枯榮線下。考慮到歐美復蘇削弱出口替代效應、東盟國家疫情持續嚴峻、人民幣近期升值較快和全球“缺芯”影響高技術產品出口等,情況或有一定持續性,但今明年出口整體仍呈恢復性增長的良好態勢。
華泰證券認為,5月制造業PMI較為平穩,與近期重工業企業開工率仍處低位、大宗商品漲價壓制中下游行業利潤等趨勢一致。此外,地產周期降溫和基建投資、財政政策保持相對謹慎,可能會壓制投資增速。另一方面,在疫情不發生大面積反復的前提下,居民活動有望保持復蘇態勢,服務業景氣度有望溫和回升。同時,2-3季度外需環比增長有望加速,可能會再度提振出口增速。
“在外需持續回暖的同時,訂單轉移效應和人民幣持續升值或許會限制下一階段出口表現;而房地產在調控持續加碼之后,市場景氣度正在回落,難以提供上沖動能。再加上上游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對于中下游企業的沖擊,經濟持續復蘇的難度正在加大。”中國民生銀行宏觀研究員王靜文強調,隨著疫情防控持續向好,消費增速有望漸進回升,專項債發行規模擴大后有利于基建繼續發揮托底作用。但消費受制于就業情況和收入增速,基建受制于穩杠桿的金融環境,這兩大支撐因素能夠支撐PMI繼續保持在榮枯線以上運行,但很難繼續推高PMI。
“未來幾個月,隨著社融和M2的增速回落,PMI尤其是制造業PMI或將延續回落。4月底提出的的‘穩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或許正臨近尾聲,下半年政策重心需要重新向穩增長偏移。”王靜文表示。(記者 李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