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通過官網宣布,近日已印發通知,支持創建北京、天津(濱海新區)、杭州、廣州、成都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這是繼上海(浦東新區)、深圳、濟南-青島3個先導區后,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第二批先導區名單。至此,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已增至8個。
高標準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工業和信息化部介紹,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是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部署,部省協同推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先導區建設堅持應用牽引,開放場景帶動產業落地;堅持改革創新,用新思路新機制激發活力;堅持部省聯動,優勢互補形成工作合力;堅持特色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智能經濟。
工業和信息化部在發文中強調,廣州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要緊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要求,充分利用產業鏈條齊全、創新要素匯集、應用場景豐富等條件,高標準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聚焦發展智能關鍵器件、智能軟件、智能設備等核心智能產業,面向計算機視覺等重點技術方向和工業、商貿等重點應用領域,不斷挖掘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提供新動能。
工業和信息化部介紹,“十四五”時期,將進一步與有關省市加強協同,將先導區建設作為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不斷挖掘機制改革“深度”,提升創新能力“高度”,加快應用落地“速度”,增進產業集聚“熱度”,導出經驗、模式、產品及服務,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廣州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600億元
2020年7月8日,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第152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上,市工信局副局長張宏偉介紹,2020年7月7日15屆113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在人工智能領域,正努力打造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南沙國際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等產業載體,擁有科大訊飛、云從科技、佳都科技等一批細分行業龍頭企業,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600億元。
行動計劃對標國內外一流城市,推動數字新基建與社會經濟發展更高層次的融合創新,提出未來三年廣州推動數字新基建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目標,聚焦“5G發展‘頭雁’行動”“人工智能場景構建行動”“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行動”“智慧充電基礎設施提升行動”4大領域,實施數字新基建40條。包括:“網絡建設和環境優化、5G產業鏈發展、大數據中心建設、‘智桿、智路、智車、智品、智園、智區、智鏈、智軌、智樁’建設、企業‘上云上平臺’、打造‘定制之都’、特色產業集群數字化改造”等23項重點任務,“加大財政資金、載體建設、用地、人才、金融”等17條重點政策措施。
到2022年,廣州將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推動形成50個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應用場景,打造以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智能硬件等8個重點產業集群,建設10個人工智能產業園,培育50家以上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制造、應用和服務領域的全國領軍企業,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1200億元。
五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各有各的精彩
工業和信息化部在發文中強調:
●北京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要結合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整體部署,發揮技術原創、產業生態、人才基礎、發展環境等多重優勢,加快核心算法、基礎軟硬件等技術研發,加速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
●天津(濱海新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要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面向產業智能轉型、政務服務升級和民生品質改善等切實需求,發揮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優勢,推動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社區等重點領域突破發展。
●杭州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要充分發揮城市數字治理、先進制造等方面的基礎優勢,進一步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在城市管理、智能制造、智慧金融等領域的應用。
●廣州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要緊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要求,充分利用產業鏈條齊全、創新要素匯集、應用場景豐富等條件,高標準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成都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要立足“一帶一路”重要樞紐與戰略支撐點的區位優勢,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以人工智能賦能中小企業為重要抓手,聚焦醫療、金融等優勢行業,釋放應用場景清單,促進技術-產業迭代發展。(全媒體記者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