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商銀行(601916)發布2020年半年報。
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股份制銀行盈利普遍衰退,浙商銀行同樣沒能避免這一趨勢。但引起飛魚財經關注的是,在盈利下降的同時,浙商銀行的資產質量也在同樣下滑。
在9家A股上市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浙商銀行無論資產規模還是盈利狀況均排在末尾位置,今年歸屬凈利潤甚至被同處浙江的城商行寧波銀行(002142,股吧)反超。
立足浙江這一經濟富裕地區,浙商銀行似乎既沒能抓住區位優勢、也沒有做好全國性的業務擴張。
01
長三角地區利潤斷崖式下滑
今年上半年,銀行業凈利潤增速普降,浙商銀行也不例外。
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51.44億元,同比增長11.52%;歸屬凈利潤67.75億元,較去年同期降低10%。而在當期,寧波銀行卻實現了業績的兩位數增長,營業收入與歸屬凈利潤分別為199.81億元與78.43億元,實現了對浙商銀行的反超。
由于凈利潤降低,浙商銀行的各項盈利指標全面下降,包括直接影響銀行盈利能力的凈利差,也從去年同期的2.01%降低至1.99%。
今年上半年,浙商銀行吸收存款的增速遠大于發放貸款的增速。其中,吸收存款1.35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105.49億元,增長18.41%;而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為1.13萬億元,比上年末僅增加995.89億元,增長率9.67%。存款的大幅抬升提高了浙商銀行的負債成本,也因此壓縮了公司的利差。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總部位于杭州的股份制銀行,浙商銀行今年上半年在長三角地區的利潤總額出現斷崖式下跌。從營收來看,公司在這一區域仍舊保持了11.14%的增長率,但相應的盈利卻大降,從58.15億元驟降至29.04億元。
02
風險指標出現抬頭
浙商銀行在長三角地區利潤總額的下降主要來自于在該區域的信用減值損失。
出于監管部門的指導要求與對風險防控的提前應對,今年多家上市銀行加大了信用減值準備的計提。
上半年,浙商銀行的信用減值損失同樣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從去年同期的77.65億元增加至110.33億元,增幅42.09%。其中,僅長三角區域的減值計提就達到了75.37億元。
但與一般銀行加大計提力度后撥備覆蓋上升不同,浙商銀行的風險覆蓋程度反而有所下滑,撥備覆蓋率從去年年末的220.8%下降至了208.76%。
從半年報披露的數據中看,浙商銀行的信用減值損失增長主要集中在發放墊款和墊款、金融投資兩項上,增幅分別為47.66%與54.29%。
但從貸款信用減值損失準備的變動情況來看,期末余額與期初相比卻沒有顯著提升,且主要原因是發生了35億元的核銷。也就是說,浙商銀行這半年內有35億元的不良貸款確認無法回收,進行了核銷。
即便核銷了如此高金額的貸款損失,浙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在報告期內依舊出現了上升,從年初的1.37%提高到了6月末的1.4%。半年報顯示,公司目前不良貸款余額158.62億元,較年初增加17.15億元;公司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較上年末也增加了9.75億元。
此外,浙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較年初也有下滑,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由9.64%、10.94%、14.24%降低至9.05%、10.26%、13.43%。
03
年內吃下過億罰單
業績下滑、風險指標抬升,一些數據上的表現最終要歸于公司的經營與管理。就在年內,浙商銀行吃下了銀保監會過億元的罰單,且各地分行也履罰不止,公司內控遭到拷問。
9月4日,中國銀保監會網站公布了一批罰單,其中有8張針對浙商銀行及相關責任人,罰沒金額合計高達10190萬元。
處罰信息公開表中,銀保監會一連列舉了浙商銀行三十一項違規事由,具體包括關聯交易未經關聯交易委員會審批、未嚴格執行關鍵崗位輪崗制度、對上海分行理財業務授權混亂等等。
除這一張“天價罰單”外,浙商銀行多地分行也遭到了監管部門的處罰。
8月3日,安徽銀保監局對浙商銀行合肥分行處以65萬元罰款,案由為簽發無真實貿易背景電子銀行承兌匯票及對流動資金貸款業務貸后管理不到位、電子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后續檢查不到位。
3月6日,廣東銀保監局因個人消費貸款貸前調查和貸后管理不盡職對浙商銀行廣州分行開出50萬元罰單。
3月5日,浙商銀行溫州分行因貸款資金轉作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被溫州銀保監局處以55萬元罰款。
2月21日,因未嚴格執行受托支付規定、貸后管理流于形式,浙商銀行成都人民南路支行被四川銀保監局罰款20萬元。
文丨飛魚資本市場團隊
流程編輯丨丁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