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日前,伊川縣葛寨鎮居民徐利偉、景正偉等人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反映稱,2018年9月份,他們兩家施工隊分別通過招標承接了伊川縣葛寨鎮王莊村和張棉村的兩棟綜合辦公樓。2019年初,兩棟辦公樓順利通過驗收交工,但是60余萬工程款,對方卻遲遲不予支付,導致50余名農民工工資至今無法及時發放。
包工頭帶領農民工討要血汗錢
【講述】村委會拖欠工程款近兩年,66歲農民工靠撿破爛為生
據徐利偉介紹,2018年9月份,他與景正偉的施工隊分別通過招標承接了伊川縣葛寨鎮王莊村與張棉村兩棟綜合辦公樓工程,“我接的是王莊村綜合辦公樓,總造價為39萬元;景正偉接的是張棉村綜合辦公樓,總造價為25萬元。”
“在承接工程前,我們了解到,伊川縣委組織部為幫助村委會建設綜合辦公樓,將分別向張棉村、王莊村撥付15萬元和25萬元的專款,而且作為深度貧困村的張棉村,來自中國電信的市派駐村第一書記也會給該村帶來20萬元扶貧資金,其中將有10萬元會用于幫助張棉村綜合辦公樓建設。”徐利偉表示,他和景正偉的施工隊得知有縣委組織部的“保障”才會選擇承接兩村委綜合辦公樓的建設。
然而,數月過后,兩村委的綜合辦公樓分別建成交付,64萬余元的工程款卻遲遲未見兩村委兌現,“我們多次上門討要,對方均以縣委組織部尚未撥付為由進行推脫。”
徐利偉告訴記者,他們兩家施工隊在建設該綜合辦公樓均是以先行墊資形式進行的建設,“村里不支付工程款,我們無法支付工人們的工資。工人們等不起啊!許多工人都是周邊村子里年過半百的老人,遠的地方去不了,只能在村子附近打些零工,謀生。”
工人姜頓娃,今年66歲,家住伊川縣葛寨鎮幸福寨村,他被拖欠了1萬元左右工資。據了解,姜頓娃是幸福寨村的深度貧困戶、五保戶,且無兒無女,與哥哥相依為命,而其哥哥也是單身,無兒無女,家中無收入來源。
平時,姜頓娃會到村子附近撿破爛賣錢攢些生活費,偶爾也會到工地上打些零工。
“姜頓娃的右眼有問題看不清,干不了體力活,我們都很可憐他。有活的時候都會叫上他,讓他打掃打掃衛生、搬搬東西。原本以為這次接的活會很順利,沒想到會連累老姜。”提起姜頓娃家的情況,徐利偉有些不忍。
而58歲班鐵雙也是葛寨鎮幸福寨村的貧困戶,他被拖欠了七八千元。班鐵雙的老伴去世后,他就獨自一人在村里生活,“至今拿不到血汗錢,讓俺以后咋生活?”
已投入使用的王莊村黨群服務中心
【質疑】決議記錄顯示縣委組織部將為工程撥款,但是錢去哪了?
徐利偉與景正偉等人向記者提供了他們分別與王莊村村委會、張棉村委會簽訂的綜合辦公樓建設承包合同。
與王莊村簽訂的合同中顯示:徐利偉施工隊承接王莊村綜合辦公樓一幢(包工、包料),承包內容(內外粉刷包含門窗、瓷磚、涂料)建筑面積為301平方米,每平米造價為1226.6元。
合同約定2018年年底付款25萬元,剩余款2019年6月份前全部結清。合同上蓋有“伊川縣葛寨鄉王莊村村民委會”公章和徐利偉的簽字、手印。
徐利偉還向記者提供了一份蓋有“伊川縣葛寨鄉王莊村村民委員會”、“伊川縣葛寨鄉王莊村村務監督委員會”公章的“證明”。
該“證明”顯示,在綜合辦公樓選址處,原為一處填有玉米秸稈的深坑,徐利偉施工隊負責將深坑內秸稈臟土清除、填埋新土夯實,產生的2.44萬元機械人工費并入該綜合辦公樓的工程款內。
與張棉村簽訂的合同內容與王莊村簽訂的合同模板基本一致,不同之處在于張棉村綜合辦公樓的建筑面積為193平方米,每平米造價為1069元,此外,圍墻大門費用為3.5141萬元、廁所0.8659萬元。
合同約定于2018年年底將工程款全部結清。合同上有雙方負責人簽字、手印,以及蓋有“伊川縣葛寨鄉張棉村村民委員會”公章。
此外,徐利偉等人還向記者提供了多份2018年9月至10月張棉村、王莊村村民代表會議(村民會議)決議記錄
決議記錄內顯示有“資金來源由縣組織部撥付資金”、“公開招標”,以及“由市派第一書記資金利用10萬元”等內容。
張棉村村黨支部會提議記錄中顯示有資金來源
“村里的會議記錄均顯示有縣委組織部撥付的款項,但是為啥工程完工近兩年了,卻遲遲不支付工程款,難道撥款被人挪用了?”徐利偉等人對此提出質疑。
【說法】縣委組織部暫未回應,今年7月已撥付原款30%費用
8月25日下午3時許,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分別撥打了張棉村村支部書記侯夢恩、王莊村村支部書記王興博的電話。
張棉村村支部書記侯夢恩向記者表示,景正偉等人反映被拖欠工程款的情況屬實,此前經過調解,伊川縣委組織部已向兩支施工隊撥付了原定撥付金額30%的費用(約13萬元)。
侯夢恩告訴記者,原本該村的市派駐村第一書記會帶來了扶貧資金,但是后來這筆款項被取消了。
侯夢恩說,目前,村里只是初步支付了2萬元工程款給施工隊,“畢竟人家干這么長時間了,縣委組織部拖欠人家工程款,我們也沒有辦法,但是缺少幫扶資金(10萬元)這一塊問題我們村無能力解決。”
已投入使用的張棉村黨群服務中心
掛斷電話后,記者又多次撥打了王莊村村支部書記王興博的電話,但對方電話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未能與對方取得聯系。
隨后,記者又聯系到伊川縣葛寨鎮王姓副書記。
據王姓副書記證實,日前,伊川縣委組織部已向施工隊撥付了原撥付款30%的費用,這筆費用已由葛寨鎮、兩村委會撥付至施工隊。
關于剩余工程款何時能夠撥付到位?王姓副書記,未明確回應。
記者注意到,今年8月18日前后,伊川縣葛寨鎮人民政府就曾通過網絡針對此事作出過回復:“2018年,為鞏固村內黨群陣地建設,提升基層組織便民服務。經鎮黨委政府研究,向伊川縣組織部報請張棉、王莊兩個村支部為基層組織提升改造村,并對提升改造中涉及資金進行申請上報。2019年9月張棉、王莊兩個村提升改造工程完工,并通過組織部門驗收,驗收后直到2020年1月工程款仍未撥付。2019年春節,經鎮政府與縣有關部門溝通,2019年春節前將工程款撥付30%,但因春節時,縣里資金困難,未撥付到位。該資金于2020年7月底撥付30%,現鎮、村撥付手續正在辦理中,鎮政府將加大工作力度,力爭近期將資金撥付到位。”
此外,記者還與中國電信洛陽分公司派駐張棉村的駐村第一書記胡永義,取得了聯系。據胡永義介紹,市派駐村第一書記在貧困村扶貧期間,每年市里會撥款20萬元資金幫助貧困村脫貧,“但是我一直沒有見過這筆資金,這筆扶貧資金的調派伊川縣委組織部最清楚,你問問他們。”
那么扶貧資金去哪了?伊川縣委組織部對此事又是否知情?為何會出現遲遲不予撥付工程款的情況?帶著諸多疑問,8月25日下午4時許,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撥打了伊川縣委組織部的辦公室電話,一名女性工作人員接聽電話后表示,會將此事上報至部門相關負責人處,并告知記者,隨后會安排人員與記者取得聯系。
然而截至記者發稿前,暫未接到伊川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關于此事的任何回應。
關于拖欠50余名農民工工資一事,能否得到妥善解決?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將為您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