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一條好路對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尉氏縣縣城邊的一條交通要道嚴重毀壞,車禍多發。對此,當地主管部門卻多年不予修整,其背后反映出的發展思路和發展眼光問題值得深思。
大坑套小坑步步驚心傷亡事故不斷
“2公里的路要走40分鐘,步步驚心”,“路面毀壞嚴重,大坑幾十個,小坑數不清”,“小坑連大坑,大坑套小坑,遍地‘連環坑,安全隱患突出,事故不斷’”,對于毀壞路段路況,司機們紛紛說。
毀壞路段東起福星大道與河南102省道交叉口,西至福星大道與建設南路交叉口,經寺前張村、賈魯河橋、東干渠橋、王崗村等處,全長約2千米。
福星大道交通區位緊要
該路段為進出尉氏縣的交通干道,東聯102省道和240國道,直達周口和商丘;西通219省道和230國道,直達鄭州和許昌。同時,該路段東通往尉氏縣政治經濟強鎮—張市鎮,西連接尉氏縣產業集聚區的主干道之一,也是運輸車輛過境繞行的必經之路,對尉氏縣經濟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沿拱門向西100米處路段
沿交叉口向西100米處,就見到一處連片坑洼,路面嚴重損壞,路基裸露成洼,多處可見數米長寬、深至腳踝的大坑。
附近村民介紹,每年都有車輛在這里出事,就在月初,有一輛私家車底盤被碰爛,車輛幾乎報廢。
沿這片坑洼往前走200米,是東干渠西橋。自東干渠橋向西直至賈魯河橋,又是一段坑洼相連的路。對于該段路況,司機們用“鬼見愁”來形容。
大坑隨處可見,雨水淤積形成很大安全隱患
在該路段,數米長寬的大坑隨處可見,坑沿砂石裸露,坑底黃土一片,部分坑沿還有預制混凝土蓋板裸露在外。
其中,王崗村小學后面一段路面尤為嚴重,幾處坑洼最為驚險。這幾處坑洼,長寬數米,連綿起伏,犬牙交錯。雨天積水,最深的一個,能埋到大貨車前保險杠,較淺的也能沒過腳踝。
車輛經過,幾經艱辛才能走完
附近村民介紹,此處多次發生交通事故。前年,一村民拉西瓜路過,媳婦被顛下車,遭碾壓身亡;一老年人騎電動三路路過被顛下車,碰到路邊石死亡;一拉預制蓋板的車輛翻車,車毀人亡。去年,也有幾起類似事故。今年,就在前段時間,一貨車在此翻車,損失慘重。
大坑小坑一大堆
過了賈魯河橋,前面還有一段坑洼相連的路段。熬過這段,司機們才能踏上前面的平坦大道。
據反映,除了車禍意外,該失修路段也成了“揚塵污染源”。晴天有風吹起和車輛路過,路面塵土飛揚,道路兩旁綠植葉面常年塵土覆蓋,附近居民不敢在屋外晾衣服久坐。
租地修路涉嫌違規交通要道勿成發展“腸梗阻”
村民介紹,該路段為2009年左右修建,占用了寺前張村、王崗村、沙門村等村莊耕地,但這些被占用的耕地至今還處于被政府“租用”狀態,“租金”為每年每畝800斤麥子,800斤秋糧,折合市場價后以貨幣形式支付給村民。
村民們表示,該路段修好后幾個月就出現了破損,后來越來越爛,當地主管部門幾乎沒有管理維護過。
近年來,對于福星大道東段路況嚴重失修問題,群眾也多次反映,但情況仍不見改觀。
相關回復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有人給縣長寫信反映該問題,尉氏縣人民政府網公開回復稱,福星大道(南環路)整修工程已完成圖紙的設計、預算,下一步送財政評審,啟動招投標程序,前期手續辦理完畢馬上進行開工建設。
然而,關于“下一步”具體什么時候實施,沒有了公開后續.
相關報道
2020年6月25日,當地媒體發布了的關于毀壞路段整修的報道。
報道稱,近日,尉氏縣劉先生撥打(開封市)市長專線電話反映,尉氏縣福星大道路面嚴重破損,期待有關部門進行修整。接到反映后,市長專線轉交尉氏縣政府辦公室辦理。尉氏縣政府辦公室答復稱,福星大道已經列入今年下半年整修計劃。
1個月后,8月1日,有人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再次反映該路段通行困難問題。對此,當地相關部門至今未予回復。
對于報道的修路計劃,村民希望當地政府能公布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最怕最后不了了之”。
村民們強調,他們想不通的是,“要想富,先修路”是路人皆知的道理,為什么到了這里,交通要道就沒人管了?整修一下還這么難?(記者 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