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背了用不到?成語才顯得更有水平,讓孩子出口成章有涵養
前段時間,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古詩詞的文章,沒想到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愛,看來我們的傳統文化在大家心中的地位真的是越來越重要。
很多家長買完書之后,現在已經帶著孩子在家讀起來了。
看到這種現象,我感到很為孩子們高興,這些從小就開始積累的小朋友,長大后一定會比同齡人的文化存儲量高出一大截。
同時,各位家長在帶孩子學習的同時,也有很多人問我,除了古詩詞以外,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推薦給我嗎?
我希望孩子能夠多方面發展一下。
既然大家有這個需要,那么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個進階版:成語。
為什么要讓孩子學成語?
成語的字數看似是少,但是,它使用起來的效果卻很是顯著。
人民日報曾經專門給孩子們整理了160個成語之最,幫助孩子們學習成語。
語文改革中的趨勢下,大語文時代,對古詩詞、成語的要求越來越高。
大量增加古詩文,新的語文教材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新的語文教材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由60篇增加到70篇。
放到實際生活中,成語的重要性也是顯而易見。
比如,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家長A:你別光說空話,不干實事,你說你天天定那么多目標,哪個實現了?
家長B:孩子,好高騖遠不是好事。
如果你是孩子,哪一個家長的話讓你覺得更加有水平,更心悅誠服呢?
肯定是后者。
再舉一個例子,讓孩子讀了一本書,但是孩子似乎不是很喜歡。你問孩子:
孩子,這本書好看嗎?
孩子A:一點也不好看,沒意思,無聊死了,看了很長時間都看不進去!
孩子B:味同嚼蠟。
如果是面對著第一個孩子,你可能會覺得是孩子理解力不行。
但是如果是面對第二個孩子,你甚至會覺得:哦!看來是這本書不行!
看出區別了嗎?
這就是成語的魅力,它不僅僅是讓人顯得“背得多,記憶力好”而已,
它還會在無形之中讓一個人看上去更加有水平。
考試時更是如此,一個善用成語的孩子,老師會在潛意識里就覺得:
這是一個有水平的學生,寫出的文章不會差。
分數自然也就上去了。
古詩詞和成語相輔相成
其實,成語和古詩詞應該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別看古詩長,成語短,古詩是一個打基礎的過程。
背古詩的時候,即便不理解意思,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因為古詩詞是“文言文式的句子”,先背下來,以后再去理解,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
但是成語,如果不理解含義就去用,肯定是不行的。
成語的濃縮程度要更高,“一字千金”,
四個字的背后,往往都包含著一個更加深遠的故事,對孩子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想帶孩子學成語,怎么選擇?
前期,先從帶故事的開始,有意思的開始。
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或其他傳說古典文學作品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學習目標應該做區分
如果是二年級以下的孩子,
不要強求孩子去背過這個成語,
只需要帶著孩子一起去了解這個成語背后的故事,讓孩子知道有這樣一個成語。
讓孩子知道成語是什么,讓他知道成語的有趣,他以后就會對成語更加有概念。
如果是二年級以上的孩子,
就可以讓他適當的去背一背了,從簡單的開始,慢慢升級,對他的作文會很有好處。
如果不太懂得如何選擇學習材料,可以看看下面這本書上的方法。
最近我發現一套學習成語的書《藏在地圖里的成語》,可以說滿足了我帶孩子學成語的所有要求。
1.完整的成語故事
講述了成語背后的歷史故事,讓孩子對成語含義有個大概了解。
2.故事發生的地理位置
包括古代時是什么位置,是現在的什么地方,還有在地圖的位置等,讓孩子很快就能了解這個地方,這是之前的其他書沒有的內容。
3.拓展閱讀
除了成語出處外,還能讓孩子了解更多的歷史故事。
4.成語接龍
通過一個成語鏈接到其他的成語,先混個臉熟。
5.漫畫版的爆笑成語
嚴謹又有趣,孩子不會覺得枯燥,可以取代米小圈成語了。
6.看圖猜成語的模塊
孩子天生就對猜謎語感興趣,這樣也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帶娃學習的過程中,有時選對一本書真的是能夠節省很多時間和力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非常有道理的。
無需死記硬背,用拓展的方式印象更深刻。只需68元就可以拿到了,只要一頓飯的錢,真的是一次很劃算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