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續航已不再是大家焦慮的主要來源,制約出行半徑和用戶體驗的充電,在用車過程中有著更高的優先級。這在我們此前的車友調研中有著直觀的體現:絕大多數車主認為,充電不便、時間過長給出行帶來的負面影響,要比車輛的續航更讓人焦慮……
伴隨新能源車保有量逐年遞增,充電難的問題反而更為明顯。從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技術與產業聯盟(以下簡稱充電聯盟)的統計數據來看:全國新能源車保有量和充電樁總量之間的車樁比、2018年為3:1、2019年為3.4:1,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有較大需求量與缺口。
在如此的行業背景下,新基建來了。新能源車充電樁被列為國家7大新基建之一,彌補短板與促進創新兩大核心理念,將加速充電行業的又一次“洗牌”。而這其中,哪些“玩家”具備一定基礎,有資格乘新基建之東風?搜狐汽車公司價值排行榜-充電企業篇,為您揭曉答案。
參見充電行業以上的現狀,以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被列為國家7大新基建之一,搜狐汽車對充電行業的企業進行了評價。評價分為三個維度。
一、經營情況(占比50%):這是評價一個企業硬實力的基礎,包含基礎的充電樁數量,以及運營收入和利潤。
二、發展前景(35%):一方面,新基建國家龐大的資金投入,需要考量企業能否“拿下”與“消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充電形成網絡的布局,即便頭部企業也面臨資金、用地等難題,需要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來共同推進。
三、企業社會責任(15%):這是搜狐價值公司排行榜的共同的維度,包含員工數、公益兩個細分指標,評判所有企業的通用指標。
以下是重點企業的解讀:
頭部企業:集全國充電樁半數以上的特銳德(特來電)、萬邦新能源(星星充電)、國家電網子公司
特銳德(特來電):充電樁市占率第一,主營的廂式供電設備“技術下放”充電樁
特銳德集團主營的業務電力系統占總營收的78%左右,旗下特來電的新能源充電樁運營只占不到5%,相比同為7大新基建中的高鐵和充電樁,前者的體量與增量均更大。而市占率在60%以上的明星產品高鐵廂式供電設備(變電和開關),在獲得直接利益的同時,也給充電樁技術、制造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屬于技術下放的典型。
特來電是與終端用戶有直接聯系的充電運營品牌,是特銳德充電產業閉環的一部分:其充電樁產品由主攻電力系統的特銳德制造,充電站建設、運營以及后期維保均由特來電負責。
發展前景方面,特銳德已經與萬達集團等地產領域的企業展開了合作,同時推出了命運合伙人計劃,彌補充電場站用地等本地化屬性不足的拓展難題。
萬邦新能源(星星充電):完備充電產業鏈+新能源車4S店,與車企、出行企業合作密切
萬邦新能源業務細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充電樁制造的德和科技、建設的星星安裝(也提供私人充電樁安裝服務)、充電運營的星星充電、對接主機廠咨詢與培訓的星星商學院,以及萬邦新能源?品牌4S店、經銷商等銷售渠道。這是新能源下游市場(整車制造以外)產業鏈最完備的企業之一。
萬邦新能源(星星充電)與特銳德(特來電)一樣,跟國內多家地產商展開了充電項目的合作,2020年消化這部分中標工程將為其帶來可觀的增量。不同之處在于,星星充電是北汽、廣汽、等多家車企的充電配套供應商,并與吉利旗下曹操專車等出行企業展開合作。
另外,去年還與大眾(中國)、一汽-大眾、江淮汽車成立了充電合資公司CAMS,協助車企入局充電領域,并負責大功率充電樁的制造與落地。
為什么特來電和星星充電的充電樁數量比國家電網還多?
原因一方面來自兩家企業開拓充電版圖的力度,搶占市場、確保先發優勢。另一方面,源于兩家企業集成式的公共充電站,即常見的一個配電箱帶多個充電槍頭,共享充電功率。這種技術路線與特斯拉的超充原理相同,直觀的增加了充電樁的數量,還變相提高的了用戶與充電企業雙方的使用效率。
許繼電氣(國家電網子公司):營收70%以上與充電有關。國家電網60%公共充電樁的出處,子公司第一
國家電網作為電能的源頭,在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網領域占據著無人可及的地位,其充電業務主要由旗下子公司完成。這其中,許繼電氣可謂是國家電網充電樁子公司的尖兵,主要產品智能變電、電表等均是組成公共充電樁的核心,這部分營收接近總量的70%。
許繼電氣的體量雖然不如同屬國家電網旗下的國電南瑞,主要體現在電網、特高壓等大項目上的份額,但其充電設備占國家電網公共充電樁的6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對國家電網依賴度較高的許繼電氣,其實也是“絕對主力”。
在7大新基建中,特高壓與新能源車充電樁同時入圍,許繼電氣預計不會是特高壓項目的最大受益者,但充電業務的增量將會帶來爆發式增長,所以在充電運營商的價值排名中,要高于國電南瑞。
國電南瑞:國家電網旗下傳統電網和特高壓的絕對主力
國家電網旗下的國電南瑞與許繼電氣一樣,也是充電市場最早的開拓者之一。這家通過資產重組的A股(上證)上市企業,主營電網自動化設備制造,占總營收的60%左右,充電業務近幾年伴隨電動車保有量的增加,有著穩定的增幅。伴隨國家提出的新基建,預計今年有望突破到總營收的10%以上。
國電南瑞2019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營業收入172億元,同比增長0.12%;凈利潤21.5億元,同比下降7.32%。國內證券與投行的財報分析結論是:國電南瑞的在售訂單量較大,但包括電網改造升級、供貨發電站建設等,都是工程周期較長的項目。
由此可以推斷,伴隨新基建各地政府的大量資金投入,充電樁業務增量,制造與工程周期短,對其帳期將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緩解現金流壓力,從而輻射到營收與利潤層面。
發展前景方面,許繼電氣和國電南瑞兩家國家電網子公司,擁有著一般企業難以突破的政府資源優勢,也就是充電樁拓展中最重要的本地化屬性。許繼電氣在山西、江西等省份充電樁布局有先發優勢,國電南瑞是國家電網各地電網業務招投標的大贏家,這兩家企業預計將在國家電網的充電樁新基建中扮演重要角色。
國電新鮮血液-國網廣匯:與國家電網強強聯手的國內汽車零售行業第一
2019年11月份正式成立的國網廣匯,由于國網廣匯成立時間較短,所以并未進入到本期榜單中,但在未來的充電樁新基建中,有著較強的“黑馬”潛質。
首先,這家整車銷售業務占總營收接近90%的企業,是國內汽車零售行業的第一,營收領先于中升、永達、利星行、龐大等經銷商集團。它在新疆、廣西、河南、安徽、重慶等12大區域擁有380多家汽車4S店及銷售網點,預計通過新能源車銷售,私人充電樁制造及安裝業務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其次,自身的資金實力加上國家電網的背后支持,為其拿下更多公共充電樁建設的份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另外,國網廣匯已與恒大、萬科等地產商展開了合作洽談,還將在推進社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方面迎來較大增量。
中部企業:聯合與地域化特征明顯的云快充、上汽安悅等
云快充:整合小微充電企業資源最成功的平臺
專門做充電樁的基礎建設和運營服務的企業,其最大的特點是與多家小微充電企業聯合的第三方服務平臺,目前只有南京等地是自建充電站,接近4萬個充電樁的體量,絕大部分都是由其它企業建設后,交由云快充來運營的。所以說,云快充是整合充電行業資源最好的企業。
伴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新基建,云快充預計不會在基礎建設業務上有明顯的增量,但成熟的整合、運營體系,協助建設企業拿補貼的能力,將會在充電服務平臺上,引入更多的充電樁以及隨之而來的營收。
依威能源:主攻寫字樓、小區慢充樁,“薄利多銷”的典型
同樣集充電樁產品研發、制造,充電場站建設以及運營于一身,擁有面對終端用戶的E充站APP,業務主攻商用樓宇和小區物業市場,同時也與北汽、上汽、寶馬、奧迪、蔚來、騰勢、小鵬、零跑等車企有充電相關的合作。
依威能源主攻的商用樓宇和住宅小區,主要投放慢充電樁,解決了不少電動車用戶家里沒有充電條件、上班時充電,以及小區沒有車位對應業主等實際訴求,并且巧妙的規避了快充(直流)電樁制造與場站建設成本高的問題,可謂充電行業“薄利多銷”的典型。
營收方面,依威能源在商用樓宇上獲得了不錯的收益,小區充電樁的回本周期較長。在新基建大背景下,依威能源鋪貨成本較低的慢充樁,迎合了全國充電網做大、做細的核心理念,更多非大型集團的物業將成為其主要拓展客戶,預計將帶來可觀的增量。
不過,依威能源主推慢充樁有些“偏科”,同時大面積推廣建設也面臨著服務跟不上的問題。從E充站APP的用戶反饋、以及搜狐汽車E電園廣大車友的調研結果來看,依威能源的用戶黏性較低,是未來發展的一大不利因素。
上汽安悅:主攻華東市場,背靠上汽底蘊足
上汽集團旗下充電業務的企業,主要布局上海及周邊的華東地區,有明顯的地域化特征。上汽安悅從充電樁制造、建設到運維有著完備的產業鏈閉環,涵蓋交、直流充電樁,立體車庫(可充電的)以及充電場站這四大產品。
由于上海限購政策中鼓勵的新能源車為插電混動車型,所以安悅主要投放的充電樁也為慢充電樁,直流快充樁的比例小,且可充電的立體車庫商業化進度也較慢。
背靠上汽集團旗下幾大品牌的新能源車,安悅的存量能夠保證持續增長。但增量方面,安悅一直沒有華東、擴展充電版圖的明確計劃,能否在新基建大背景下獲得大的收益,行業普遍預期不高。
去年,國家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領導企業ABB收購了上海聯樁多數股權,而安悅也后者的股東方之一,二者借此簽署了合作協議,或將借助ABB大功率充電樁的優勢,在國內這部分市場空白取得先發優勢。
萬馬愛充(萬馬股份):充電網布局步步為營,運營模式與理念被行業看好
其最大的優勢在于“全方位”發展,在自建充電樁、聯合微笑充電企業的愛充網平臺以及充電大數據應用方面,均沒有明顯的短板,且各方面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體現在運營層面,新能源車充電業務雖然沒有5G光纜產品的潛力大,但一直保持著可觀的增量。
雖然萬馬愛充的充電樁基數無法與頭部企業相比,但其全國的覆蓋范圍較廣,充電網絡布局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西北、西南以及中部重點城市群,且在多地都有充電業務的子公司。
另外,早在2018年萬馬愛充就提出了做充電行業“海底撈”的服務理念。這主要體現在“軟硬件”兩方面,硬件上,充電樁兼容性均高于行業主流水平;軟件上,通過大數據分析,避免充電排隊、充電樁故障等實際問題,盡可能提升充電的用戶體驗。良好的基礎、穩步發展的思路,讓萬馬愛充在迎接新基建的“東風”之時,完全沒有任何后顧之憂,獲得了較高的行業期待。
普天新能源(中國普天):充電先行者底子過硬,但前途未卜
產品主要集中在電氣設備與通信設備兩部分,是兩個行業的國內龍頭企業。做充電樁業務的普天新能源,是國內最早布局充電業務的,但并非主要營收來源,且運營狀況不理想,近幾年的拓展策略較為保守。
普天的先發優勢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轉化,反而成了短板。不少直流充電樁尚未收回成本,就迎來更大充電功率的換代,還有早期一些充電樁只能使用充電卡支付,對其運營層面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種種不利,讓去年普天新能源出售股份長達半年之久,到掛盤截止日一直無人接盤。國家提出新基建,普天集團最大增量將來自5G新基建相關的通信設備,充電相關業務也有相當可觀的發展前景,普天的大企業屬性等良好的條件也有基礎,但關鍵取決于是否要在此發力。
科陸電子(深圳車電網):吸納微小充電站助力規模擴大,新資本入股給擴張提速
車電網是上市企業科陸電子的子公司,專注新能源車充電的相關業務,這也是一家與上汽安悅相同、地域化明顯的企業,主要布局在以深圳為核心向外輻射的華南地區。其充電樁數量的“積少成多”,來到現在的體量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公共充電站業務與前面的云快充一樣,除了自建電樁之外,還將多家充電運營商引入到了車電網智慧平臺中。二是,車電網對外合作模式中的微小充電站(幾根慢充樁或1-2根快充樁等),在行業內獨樹一幟。成本低、建設難度小的優勢,承擔了比例不小的充電樁建設“出海”任務。
科陸電子去年轉讓了車電網的部分股份,有了新的資本加入,讓接下來的布局建設與其它微小充電企業聯合的繼續擴張,具備了更好的基礎。預計近期將繼續主攻華南市場,但未來擴張充電版圖的實力稍欠。
高潛力企業:體系逐漸完備的蔚來,國產后的特斯拉、主攻商用車充電的珠海驛聯
蔚來:全球獨有的NIO Power服務至上,已過前期只燒錢沒回報階段
車企在做充電方面,精力與針對性不如專門的充電企業,但蔚來是個例外,全球獨有的NIO Power充電體系,建立了可充(私人樁、超充樁)、可換(換電)、可加電(一鍵加電),在解決用戶需求方面更專業,只是現階段的受益群體局限于本品牌的車主。
NIO Power核心優勢就是服務,且是全方位的。前日蔚來汽車電源管理副總裁沈斐博士,在線上直播中分享到:充電這件事,本身是社會資源和用戶之間的關系、是買賣,電樁只提供電能,如上文提到的燃油車占位,乃至充電樁故障等問題,都需要用戶自行面對。而蔚來與針對性的布局充電和換電業務,讓補充能源變成了一項服務。
此前行業在看待NIO Power時褒貶不一,好的是極具前瞻性的模式,不理想的是前期投入與產出難成正比。但蔚來這個品牌就是這么扛下來了,一鍵加電中服務最到位、價格最貴的充電保姆車業務,特斯拉車主成為了主要用戶群。同時,這套逐漸成熟的服務體系迎來了“出海”,已與多家車企展開合作,以蔚來的團隊來給其它品牌車主提供充電增值服務。
特斯拉:配套賣車的充電增值服務 將伴隨國產的銷量水漲船高
超級充電站的先行者,如今已推出了第三代超充產品,其獨立于全球各地充電標準以外的通信協議,本身不利于充電網絡的拓展,更多的還是依賴整車銷售,作為用車的配套與增值服務出現。
而國產解決了特斯拉減低了拓展的難度,不利局面將伴隨Model 3銷量增加之后有大幅的改觀,且現階段就已確定了國內充電樁(目的地充電、超級充電)供應商,即前面提到的國家電網子公司許繼電氣和國電南瑞。
借助國家電網的“金子招牌”,帶給特斯拉的是充電樁過硬的制造水平,以及優于其他充電企業建設協調能力。另外,國家電網布局充電站的地點一直都是最好的,不排除特斯拉有在城市拿到更多、更好位置建立超充站的可能。
珠海驛聯(泰坦能源技術):主攻運營市場模式健康,回報率高、細分領域優勢明顯
驛聯是一個華南地區之外的普通電動車車主不太熟悉的名字,因為它主攻的是城市公交、客運班車等運營市場,私家電動車領域的投入較少,絕大部分都是體量較大、使用率高且穩定的大客戶。這種細分領域的優勢,被行業一直看好。
主攻充電需求量較大的運營市場,是現階段充電行業最健康的運營模式,雖然充電樁數量不多但卻有著較高的回報率。而伴隨全國各地降低城市交通排放、公交車電動化的大趨勢,即便沒有新基建的“東風”,珠海驛聯的先發優勢與積累,也將為其提供可觀的增量。
在接下來的發展中,珠海驛聯的充電樁乃至場站數量,預計不會與其它企業一樣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但運營車輛的高使用率特性,將繼續在充電量、利潤等高階數據上有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