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隨著國內各地疫情防控降級,包括信托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繼續復蘇步伐。公開數據顯示,相較于一季度末信托市場短暫爆發上漲,上月集合信托市場出現環比小幅下滑;其中,僅基礎產業類產品相對表現出色。
發行量小幅回落,收益率再走低
據用益研究統計顯示,截至4月30日,當月共計發行集合信托產品2142款,環比減少14.78%,發行規模2091.05億元,環比減少18.70%。同期,成立集合信托產品2285款,與上月同時點相比減少6.35%,成立規模1871.27億元,與上月同時點相比減少12.05%。
通過對比數據,4月發行規模的下滑屬情理之中,3月集合信托規模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相關政策的支撐和信托公司彌補疫情期間的“空窗期”所做努力;目前,市場逐漸回歸常態化。
從公司層面來看,4月,有8家信托公司中保持成立規模前十地位。和年報數據呼應,頭部公司仍表現出較大優勢,其中光大信托表現突出蟬聯發行規模第一;但與其他公司一樣,包括光大信托在內,4月排名前十信托公司中,多數公司募集規模有所下滑,僅有少量公司募集規模不降反升。
數據顯示,4月,集合信托產品的期限依舊集中于1年期和2年期,產品的平均期限為1.88年,與上月同時點相比下滑0.14年,產品流動性有所上升。另一邊,產品流動性上升,則直接反作用于產品收益率。4月集合信托產品的收益率保持緩慢下行的趨勢,目前收益率保持在“7.5”之上,信托產品收益率或已繼2016年之后,重啟“7”時代。
基建產業類逆勢上行,工商企業類降幅較大
受4月集合信托市場整體下滑影響,細化到各產品類別,僅基礎產業類產品實現逆勢上揚,包括房地產類、金融類等產品均出現下降;其中,工商企業類環比下滑超3成。
4月,基礎產業信托募集資金559.54億元,環比增加7.19%。信托規模占比29.90%,環比增加5.90個百分點,從而超越金融類產品,占據首位。“資產荒”背景下,受政策支持的基礎產業領域是少數優質投資標的之一,又有優質資產及政府信用的支撐,業務拓展的空間相對較大,都成為基礎產業類產品上升原因。
同期,工商企業信托募集資金205.22億元,環比減少33.50%,成為4月降幅最大產品。與2月和3月,推動工商企業類產品規模持續增長政策支撐不同。當前經濟仍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國內“穩增長”和“穩就業”的壓力也在增加,隨著復工復產的持續推進,政策支撐的作用有所減弱,加上工商企業類產品的違約風險較高,信托公司在拓展此類業務上動力減弱等,成為此類產品下滑重要原因。
而作為與基礎產業類產品一樣,被視為信托行業重要支柱的房地產類產品受監管影響被迫壓降;金融類產品則需面對疫情在全球擴散導致的市場風險上行,相關業務開展均受到一定限制,成立規模分別環比下降9.52%及11.67%。而對于房地產類業務來說,監管政策仍是對其影響最大因素。
監管新規、REITs推出,壓力與機遇并存
4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信托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進一步規范明確信托公司行政許可準入標準,強化與其他監管政策和指導意見等有效銜接。
盡管資金信托新規并未明確限制某一細分領域,但對非標債權集中度、投資非標債權資產比例的限制,扼住了非標的喉嚨,對房地產行業構成精準打擊。
總體來看,征求意見稿變化不大,但對準入經營的業務范圍及準入條件和標準進行量化和細化,使得信托公司相應的特許經營的創新業務目標更加明確,也將成為信托公司發展提供有效法律依據及制度保障。
上月30日,證監會、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A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工作。由于我國基礎設施品類繁多、規模較大,可為公募REITs提供豐富的基礎資產;從海外的經驗來看,REITs產品不僅適合于長期限資金投資,也是個人投資者低門檻參與不動產市場優質工具。
但與海外發行REITs主體多為信托公司不同,目前國內試點REITs的發行主體是具有公募資質的證券公司、貨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參與此類業務的方式相對有限;且試點的重點區域集中在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未來,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對信托行業影響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及相關制度進一步完善。
在分析人士看來,未來信托公司要注重維護好核心客戶群體的資產配置需求,同時可嘗試對客戶疫情期間的需求與公司財富管理業務結合,推動信托公司財富端“綜合管家”定位,而這也符合監管對于信托業“回歸本源,代人理財”的定位。(記者 鹿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