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民張先生是一名新冠肺炎的康復者,居家隔離期間與一歲多的孩子分離了兩個多月,武漢解封后,張先生迫不及待地在閑魚上下單了一個電子琴準備送給孩子。誰知對方一看他的地址,不僅拒收郵費,還寄來了一份“大禮包”,包含各種孩子的必需品。
更讓張先生感動的是,一個月后他在賣家送的衣物里發現了一封字跡娟秀的信,詳細介紹了每一件小玩具、零食的意義,并且寫下了對武漢的祝福。看到這封信,張先生熱淚盈眶。
紫牛新聞記者還發現,像張先生遇到的這種暖心贈予并不是個例,評論中有不少人曬出網購時各地賣家“寵”武漢市民的小紙條。
感動
買玩具補償孩子
結果收到個“大禮包”
張先生告訴紫牛新聞記者,買玩具時武漢各項生活正在恢復,“當時快遞剛剛解封,只有很少幾家快遞能送,但是對于各項生活曾經停滯的武漢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
張先生買的這個幼兒電子琴全新的價格200多元,他在二手購物網站上看中了楊女士的二手琴只要50元。“當時她看到我的地址,發現我是武漢的,就說郵費不要了,因為東西本身沒多少錢,郵費還要30元呢,我就特別過意不去。不過后來還是轉給她了。”
張先生告訴記者,對方說家里的孩子不玩了,不用客氣,還表示有些其他的玩具希望不要嫌棄,當時就感覺對方特別好。
收到包裹后,張先生發現簡直是一個“大禮包”。記者從張先生發來的照片上看到,除了他購買的小電子琴,還有各種小玩具和零食:汽車、卡片、薯片,還有一個嶄新的書包、一雙鞋和幾件衣服。
“因為她家的孩子大幾歲,所以衣服我們家孩子暫時穿不上,我也就沒有去翻。”張先生說,當時他就在網上和賣家道謝,還說茶餅很好吃,交流了一些孩子的情況。
感動+1
一個月后發現禮物中
夾著一封信……
“我記得當時這一單快遞非常慢,過了快十天才到,我自己都忘了,因為快遞是我媽收的,所以到家我也沒有收拾,5月6日整理東西,才翻出這么一封信。”張先生說,當時賣家是把信折起來,夾在衣服里面,他也沒有想到禮物中還有這么一張紙,看到信的瞬間他就特別感動。信中寫道:“就當我是你的鄰居,你身邊的朋友,最最平常的相互轉贈孩子穿小了的衣物,您一定不會嫌棄。我覺得可口的食物,想與你一同分享。”
紫牛新聞記者看到,這封信字跡娟秀,寫了滿滿一張紙,字里行間透著真摯。“請您接納我的不見外,不帶一絲絲的憐憫和施舍的心態,我只是個平凡的人,用最純樸的感情和眼淚來遠望,遠望您和家人們過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日子。”
信中還詳細介紹每一樣禮物的寓意和用途:書包里面有一瓶藥膏,是我從泰國帶回來緩解蚊蟲叮咬的,讓寶寶可以舒服一點;薯片是一個武漢的朋友送我的,我想這個時候送給您,讓您來嘗一嘗我最愛的味道;一枚圓餅,是福建漳州的茶點,吃著它也許就像你來到了廈門,與我閑聊喝茶。
信末自我介紹“一個定居在廈門的黑龍江人”,有兩個可愛的寶寶和來自遼寧的老公,“以上的文字,希望您能感受到我最真誠的祝福,一切安好!”
特殊經歷感觸更深
買家夫婦雙雙患新冠肺炎,一起扛過來了
這封手寫書信對張先生而言,意義特殊。“為什么我看到這封信格外感動呢?首先,你有多久沒收到過手寫的信件了?這種最純粹的表達方式,可能數十年沒有感受到了。”張先生說,“還有,其實我自己就是一位新冠肺炎的康復者,在家里硬是扛過這難熬的幾個月。”
原來,張先生發病很早,在1月中旬,武漢尚未封城的時候就出現癥狀。“我那時候還在上班,還坐地鐵,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拉肚子拉得厲害。當時大家對新冠肺炎的傳染性還沒有認識,也不清楚自己是什么病。”
很快,張先生的妻子開始持續低燒,37度多的體溫持續了近兩周,他們來到醫院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接診我們的護士穿著那種防護服,以前可能只有電影里才能看到,護士問了一下我們的情況就說,你們這個癥狀不重,可以回家養病,不要外出。”張先生說,“我看接診的護士自己都很累的樣子,還在工作,我也很感動,想著我們夫妻倆就不給他們添麻煩了,回家養病吧。靠著吃維生素片和方便面,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我和妻子算是靠著免疫力康復了。”
夫妻倆的癥狀都完全消失后,醫療資源沒那么緊張了,開始“不漏一人”全市排查。他們倆這時進行了核酸測試,兩次測試的結果是陰性。
“我那個時候想,那可能搞錯了,得的不是新冠肺炎。但是后來4月初開始復工復產,我們的單位對我們進行抗體測試,這才發現我們的igg單陽(抗體呈陽性),也就是說明感染過新冠。”張先生說到這里還挺高興,自己成為世界上不多的有抗體的人,自嘲“現在可以橫著走都沒事”。
張先生告訴紫牛新聞記者,急著買玩具是因為整個疫情期間他都沒和孩子見面了。“我的孩子也在武漢,由我父母照顧,整個疫情期間武漢封城兩個多月,我和妻子都在家養病隔離,沒法見到孩子,一開始還比較擔心,后來就是特別地思念。”
封城逐漸解除后,張先生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網上給孩子買玩具,讓他開心。經過了兩個多月的分離后終于見到孩子,張先生喜出望外。盡管隔了這么久,一歲剛出頭的孩子完全沒有陌生感,見到爸爸還是非常親密,這讓張先生十分高興。
不是個例
賣家怎么“寵”武漢人,評論成“曬溫暖”現場
張先生表示,楊女士的這封信一看就是用心寫的,充滿真摯的情感,感覺很真實很純粹。
“她說的話特別感人,反映了我們中華兒女,在災難面前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情感。有這種情感,我們的國家就會很團結,所以我特別愿意把這個故事講出來,發在朋友圈里。這次疫情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人民太團結了。”張先生說。
紫牛新聞記者注意到,張先生的朋友把這封信發到了微博上,引來熱議,近十萬人點贊。“我是身在湖北的東北人,在辦公室里偷偷抹眼淚。”一位網友說道。不少人表示,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一段暖暖的文字,讓人感到心中充滿溫暖。
其實像張先生這樣的武漢人因為一次網購而收獲感動的故事不是個例。紫牛新聞記者在評論區中看到,不少人曬出各地賣家“寵”武漢市民的各種小紙條——
一個女孩買裙子收到了小禮物和紙條:“恭喜武漢解除封城,今年春天雖然來得有些晚,但是不會不來。”
還有人在二手網站淘衣服時,收到“武漢加油!武漢棒棒!”的紙條;
有母嬰用品店主一聽說買家是武漢媽媽,立刻免了郵費打了折;
還有更多武漢網友被送了口罩等等用品……(記者 劉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