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特殊的陽春三月里,為了幫助農戶們度過難關,廣西梧州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主動擔當作為,一方面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一方面瞄準農資執法打假保障群眾利益,踏踏實實幫群眾,扎扎實實干工作,他們一刻不停歇地忙碌著。
仲春過半,大地回暖,微微煙雨穿過碧翠的枝稍。
梧州蒼梧縣京南鎮寺垌村村民黃純成在自家蜂場來回忙碌著,得趕緊把蜂蜜分裝好,不多時,豆大的汗珠便掛滿了額頭。“多虧了市場監管局人員幫忙,家里兩個孩子的學費終于湊齊了”。
蜂蜜是黃純成家唯一的收入來源。一周前,仍有400斤冬蜜滯銷,為此,他千愁萬緒。
了解情況后,梧州市場監管局駐村第一書記梁福年上門幫忙,“我立刻向單位匯報,一定幫您找到銷路”。當天傍晚,梁福年在“我的一間店”平臺與微信群上發布了求購信息。“不到三天,就已經賣出了278斤!”黃純成喜出望外。
此時,百里以外的岑溪市安平鎮中慶村的449戶村民亦為合作社里滯銷的三黃雞焦慮不已。“再賣不出去,光是飼料費和人工費每個月就得多支出4000多元。”村主任朱耀宗眉頭緊鎖。
駐村第一書記黎德路得知情況后,與后盾單位梧州市市場監管局聯系,經過全局人員的推廣與采購,截至3月18日,成功為中慶村銷售三黃雞329羽,村民們欣喜不已。
該局干部周健所在的蒼梧縣京南鎮儒垌村,有著近1000畝的優質油茶樹。為讓茶樹果變成增收致富的法寶,梧州市市場監管局邀請專家進行實地考察、講解茶油果樹種植技術,菜籽油的產量與質量逐漸實現了“雙提升”,澄亮剔透的茶籽油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儒垌村近3噸的茶籽油早早銷售一空,為當地615戶農民收入了今年的第一桶金。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自疫情發生以來,梧州市場監管局已通過購代捐、以買代幫的方式先后采購了寺垌村冬蜜、儒垌村茶籽油等貧困群眾農產品,幫助貧困戶增收3.3萬余元。(鐘鳴記者顧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