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一系列創新企業試點配套規則落地,以及證監會接收并受理小米集團在國內發行CDR并上市的申請,備受關注的創新型企業登陸境內資本市場的浪潮即將到來。
與此同時,由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等6家機構申報的戰略配售公募基金獲得證監會批文,將重點投資于包括A股、CDR在內的創新型企業上市的戰略配售。
據記者表示,從這一系列舉措可以看出監管機構對創新試點企業登陸境內資本市場的深思熟慮,以及對資本市場穩定的呵護和關切。
同時,近年來A股市場也實現了快速發展,從制度建設、市場容量、投資理念、投資者教育等各方面為迎接創新型企業登陸境內資本市場做好了充分準備,廣大投資者分享創新型企業以及中國新經濟發展成果的夢想將成為現實。
支持中國新經濟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全球知名交易所展開爭奪優秀公司的激烈競爭,其中紐交所為增加對創新企業的吸引力,于2017年修改了上市流程,港交所“同股同權”時代亦已成為歷史。
目前,中國內地監管機構主要從兩個方面支持新經濟公司在資本市場發展,一是IPO制度改革,二是CDR制度設計,為資本市場更好服務于創新型企業和支持經濟發展動能轉換鋪路。
中國經濟培育出了數量可觀的創新型企業。在Crunchbase、CB Insights等國際機構榜單中,中國企業總數均位列第二,緊隨美國之后。
投行人士認為,通過制度創新,引導海外上市的創新型企業回歸中國資本市場、鼓勵更多創新型企業在境內上市,將構筑“創新型企業-資本市場-經濟動能轉換”的正向循環,進一步強化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支撐中國新經濟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戰略選擇。
創新企業利于吸引更多資金入市
由于創新型企業的行業龍頭不少已在海外上市或計劃上市,目前A股市場的優質創新型企業標的具有稀缺性。而A股未來的上市公司行業結構需要與宏觀經濟產業的發展趨勢相匹配,資本市場亦高度關注創新企業的投資機會。
有市場機構統計顯示,2018年一季度機構投資者持有市值增量最多的包括計算機、醫藥生物、傳媒、休閑服務、輕工制造等行業,持有市值分別較2017年末增長655.44億元、588.80億元、174.01億元、143.30億元和80.78億元;
機構投資者中QFII投資者持有市值的增量也主要在醫藥生物、休閑服務、傳媒、機械設備和計算機等創新型行業,持有市值增量分別達到18.75億元、11.54億元、9.93億元、8.97億元和8.11億元。
長期來看,隨著A股納入MSCI,更多境內外投資者進入市場,價值投資資金將穩步增加,無論一級、二級市場都需要更多代表新產業、新經濟的創新型企業進一步完善A股上市公司結構,穩步推進整體市場價值提升。
記者注意到,近期,包括藥明康德(603259)、工業富聯等多家創新型企業陸續登陸A股市場,得到投資者高度認可。
例如,藥明康德、富士康、寧德時代(300750)均實現了網上網下高倍數超額認購,富士康更是吸引了包括“國家隊”、大型央企及央企基金、BAT等在內的20家投資機構參與戰略配售。從上市后市場表現來看,藥明康德上市后實現連續16個漲停,累計漲幅達到280.90%,受到市場熱烈追捧。
而在上市以后,創新型企業也持續受到市場資金青睞。這里所說的創新型企業主要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統計顯示,2016年以來,生物醫藥、計算機、通信、國防軍工行業上市后累計漲幅居前。采掘、建筑材料、鋼鐵等傳統行業上市后累計漲幅較低。醫藥生物、計算機、通信等創新型行業市場表現優異,體現了市場資金對該類型企業的持續關注。創新型企業的陸續上市將為資本市場帶來“源頭活水”,進一步吸引更多資金進入。
市場容量足夠保證大盤創新企業發行
創新型企業上市會否對資本市場帶來沖擊,也是投資者普遍關心的問題。
有統計顯示,近年來,A股市場IPO申購資金較為充裕。
2016年、2017年發行的IPO項目中,網下發行提供有效報價的配售對象家數平均為4630家,平均名義申購金額約6690億元。2018年至今,網下發行配售對象家數進一步增長至5542家,平均名義申購金額約為6515億元。
2016年、2017年,網上發行平均名義認購倍數為3853倍,平均有效申購戶數約為1325萬戶。2018年至今,網上發行平均名義認購倍數為3377倍,平均有效申購戶數為1326萬戶。
投行人士認為,現行信用申購制度下,名義申購規模存在放大,但根據上述保守測算的發行申購資金量,A股市場對單一項目的承接規模接近5000億元,對大盤股發行有充足的承接能力。
同時,A股二級市場交易量也較為充沛。
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A股總市值約為54.42萬億元,流通市值約為43.47萬億元。日均成交額超過4500億元,相對大盤股發行密集的2007年、2008年的日均成交額已顯著提高(2007年8只大盤股上市初期流通金額平均約270億元,同期A股日均成交額約1800億元)。
投行人士認為,目前A股市場有能力消化大盤股上市流通的影響。
再者,戰略配售基金將更好保障創新型企業的成功發行,可以看出監管機構對創新型企業登陸境內市場進行了統籌考慮。
首先,從6只戰略配售基金管理人的選擇上,選取了內地領先的基金管理機構;
其次,戰略配售基金的募集僅面向個人投資者(且設定50萬元的上限,體現了公平性)、社保和基本養老險等特定機構投資者,認購費率低,惠及更多投資者的政策導向明顯。
第三,戰略配售基金的封閉期為36個月,為未來包括CDR或A股方式的發行提供穩定的長線資金,也有利于大盤創新型企業的發行和后市穩定。
市場化發行促進創新型企業合理定價
近期,工業富聯IPO發行采取向網下投資者詢價的方式確定發行價格,其中,證券基金公司、保險機構、證券公司、QFII、財務公司和信托公司等有專業定價能力的專業機構的報價對最終定價有重要影響。
同時,為促進網下投資者合理報價,對于網下投資者獲配數量上采取一定比例和一定期限的鎖定期限制,抑制高報價,保護了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采取創新戰略配售機制,也會降低發行對市場資金的影響。工業富聯IPO發行規模的30%向戰略投資者進行配售,戰略配售的規模約80億元,引入了“國家隊”、大型央企及央企基金、大型保險公司和“BAT”互聯網企業等重量級投資者。
投行人士稱,參照工業富聯IPO的發行安排,預計未來包括以CDR或A股方式登陸境內資本市場的創新型企業發行,也將可以采納戰略配售機制,將相當比例的發行規模向鎖定期超過12個月的長期投資者進行配售。
同時,對于不同類型的戰略投資者采取不同的鎖定期安排,能夠通過分批解禁的方式,減小戰略配售股份集中解禁對市場的影響。
近期有觀點認為,A股弱市環境下創新型企業回歸會分流市場資金,導致市場下跌。多位資深市場人士認為,該觀點并無事實依據。
市場人士認為,近期A股市場的交易情況以及海外資金的持續進入,均反映了全球投資者對于A股市場投資價值和估值水平的認可。而創新型企業的發行上市,將進一步優化A股上市公司結構,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這也是多年來資本市場的期盼,如今即將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