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月前甘肅銀行(2139.HK)港交所閃電掛牌一幕,幾乎就在眼前。從股東大會通過相關動議到最終完成上市,該家金融機構前后只用了232天。
彼時,其上市計劃財務總經理郝菊梅曾公開表示,港股市場成熟,有利銀行發展,暫時未有計劃回歸A股上市。
有市場人士表示,以甘肅銀行IPO時2.69港元/股的發行價換算為人民幣,即為2.21元/股,相對A股上市中小銀行4.96元/股的最低發行價,縮水近55.5%。兩地資本市場對銀行股審查的嚴謹度差異,才是該行舍近求遠的根本原因。
果不其然!近日突然傳出甘肅銀行已經和華泰聯合證券簽訂了A股上市輔導協議的消息。
據華泰聯合證券的公開文件顯示,甘肅銀行于今年4月與華泰聯合證券簽訂了《甘肅銀行與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協議》,明確了該行作為擬發行公司和華泰聯合證券作為輔導機構的責任和義務、輔導期限等內容,并已向甘肅證監局正式報送輔導備案登記材料并申請輔導備案登記。
從農歷臘月初二首度登上資本市場,到清明前后急迫尋求“二剪梅”,頭頂“西北地區上市銀行第一股”光環的甘肅銀行究竟發生了什么?記者注意到,盡管上市時日尚短,但該行同樣未走出一眾同業在H股遇冷的尷尬局面,期內最高價格亦不過錄得3.34港元/股。截至5月16日,甘肅銀行盤中首次跌破發行價至2.65港元/股,尾盤則收于2.69港元/股—沒錯,這正是它的發行價。
有券商界人士指出,護盤期過后,甘肅銀行破發已是大概率事件。
甘肅銀行于2011年9月29日獲批籌建,是由甘肅省政府主導,在合并重組原平涼市商業銀行、白銀市商業銀行的基礎上,聯合甘肅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資集團公司、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靖遠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等省屬國有大中型企業及其他發起人共同設立的城市商業銀行,總部設在甘肅省蘭州市。同時,這也是甘肅省唯一一家省級地方法人銀行。
這家新生銀行上市步伐不可謂不快。2017年6月1日,該行召開2016年度股東大會,通過了H股上市方案的議案;8月14日,H股上市方案獲得甘肅銀監局同意;12月15日,證監會批準其境外發行上市;2018年1月18日,成功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并成為港股今年首只上市銀行新股。
甘肅銀行剛剛公布的2017年年報,業績表現相當晃眼。具體來看,當年實現營業收入80.53億元,相比2016年的69.71億元增長15.5%;實現凈利潤33.64億元,相比2016年的19.21億元增長75.1%。
在已公布年報的上市銀行中,甘肅銀行2017年凈利潤增速排名第一。
尤為值得關切的有兩點。其一,2017年二季度,該行11.52億的凈利潤同比增幅達到驚人的473.13%;其二,當年其營業支出增速同比為-18.89%,且該年“資產減值損失”也同比大降39.18%。
當然不會一直保持“千騎卷平岡”的態勢。2018年一季報顯示,該行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0.69億元,同比增長只0.19%;凈利潤為9.41億元,同比增長5.26%,與去年動輒兩位數成長相比,增速下滑明顯。而在2017年一季度,該行的凈利潤增速為76.33%。
目前困擾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問題,已然完成了從江浙等東部沿海地區,向中部并最終向西部地區蔓延和擴散的過程。甘肅銀行同樣無法置身事外,而這也必將影響到其未來的凈利增速。
2017年年報顯示,該行正常類貸款在貸款中占比較同期下滑3.5%,相應的關注類貸款占比則上升3.5%。
如果從貸款期限分類觀察,可進一步揭示該行的不良隱憂。
2017年末,甘肅銀行逾期貸款在貸款總額中占比上升2%,逾期上升最多的是1至90天期的貸款,在貸款中的占比上升1.2%,金額上則從3.9億元直接飆升至20.4億元,大漲423.59%。
“這表明是新發生的逾期,不排除未來持續逾期并轉變為不良的可能。”業內人士分析稱。
增長居第二位的,是1至3年期的逾期貸款,從5.9億元飆升至13.6億元,漲幅達128.4%。位居第三位的是逾期3年期以上的貸款,從0.34億元飆升至4.47億元,漲幅120%。業內人士表示,上述這兩類逾期貸款已基本可以列為“不良”。
此外,客戶貸款集中度偏高一直是中小銀行的通病,甘肅銀行也不例外。數據顯示,盡管該行2017年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有35.35%的占比,在行業中屬偏高水平。
記者同時獲悉,該行目前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及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仍在低位運行,而此前通過在港股上市融得的59.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8.9億元),顯然未能滿足其資金饑渴。這,或許才是甘肅銀行再度“會挽雕弓如滿月”的根本原因。(薛南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