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托公司2017年年報披露的結束,信托業的實力排行榜也緊跟著出爐。根據用益信托發布的最新《2017—2018年信托公司綜合實力排名》,信托業前十的座次再次排定。中信信托、重慶信托、平安信托、華潤信托、安信信托、中融信托、華能信托、建信信托、渤海信托和江蘇信托分列前十。
從排名的位次來看,前七名為第一梯隊。其中,前四位是行業老牌的行業強者,而安信信托則是最近幾年快速發展起來的行業新銳之一。
處在行業第二梯隊的有12家公司,分別是建信信托、渤海信托、江蘇信托、上海信托、興業信托、中航信托、民生信托、外貿信托、五礦信托、中誠信托、中鐵信托和交銀信托。用益信托分析認為,第二梯隊的最大特點是股東背景實力雄厚,不是銀行就是央企,其中,銀行系的信托公司有5家,分別是建信信托、上海信托、興業信托、民生信托和交銀信托。央企系的信托公司則有4家:中航信托、外貿信托、五礦信托和中鐵信托。
有業內人士認為,延續了2016年的趨勢,2017年信托公司間的差距在不斷拉大。以行業排名前十的公司為例,2016年的排名中,除渤海信托外,其他九家公司也仍在該份名單中,強者恒強態勢明顯。
某中型信托公司人士表示,今年去通道和去杠桿是行業的重點任務,行業“瘦身”勢在難免。面對通道業務縮減的現實,不少公司已經開始實施主動轉型,以應對新的市場和監管環境。但行業內的部分中小公司,過往過度依賴通道類業務,主動轉型方面有待跟進,因此未來與業內先進公司的差距或繼續拉大。
信托業進入轉型期以來,新的收入來源形成與傳統盈利模式趨弱之間存在一個銜接過渡期。部分轉型不夠及時的公司,其經營活動及發展也因此受到影響。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近年來信托行業的發展已呈現明顯的馬太效應,分化正日趨明顯。因此,及時把握發展機遇、調整公司戰略和業務形態,并成功實現轉型,成為信托公司未來力爭行業上游的重要功課。(記者 金蘋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