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爾濱銀行發布公告稱,擬發行不超過150億元資本補充債券,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補充該行其他一級資本。
這是自3月12日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后,首家公開披露將采用創新型資本工具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的銀行。
那么,哈爾濱銀行此次迅速推出一級資本補充計劃,是否與撤回A股IPO申請導致無法補充資本有關?對此,記者向哈爾濱銀行發去采訪提綱,但截至記者發稿,并未得到回復。
另辟蹊徑“補血”
哈爾濱銀行于2014年在香港上市,2015年就開始了A股IPO之路,到目前已有兩年半的時間。然而,3月16日,哈爾濱銀行發布公告稱,鑒于該行內資股股權結構可能發生變動,決定撤回A股上市申請,待內資股股權結構變動完成后再重啟A股上市申請。
在撤回A股上市申請后不到一個月,哈爾濱銀行迅速推出一級資本補充計劃。
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哈爾濱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72%、9.74%、12.25%,與上年相比分別提升了0.38、0.39、0.28個百分點,均滿足《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對非系統重要性銀行規定的2018年底前監管要求。
那么,哈爾濱銀行為何還急于補充資本呢?
“即使現在資本充足率能滿足要求,肯定也要根據業務經營需要提前補充資本,未來的業務擴張以及表外業務轉表內都需要占用資本。銀行也需要為未來的經營發展提前布局,無論是資本還是資金方面。”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也認為,除了滿足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一級資本充足對于銀行自營業務發展很有幫助,例如自營理財、自營貸款,以及金融市場類業務。
實際上,近年來,哈爾濱銀行也在頻頻籌資補充資本金。2014年3月,哈爾濱銀行在H股上市,募資63.21億元,用于補充資本金。2016年,哈爾濱銀行發行了二級資本債80億元的資本債,用以補充資本金。2017年,哈爾濱銀行在境外發行優先股,籌資80億元。
資本補充工具創新開啟
此次發行方案顯示,本次擬發行的資本補充債券為該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注冊發行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150億元,將按票面金額平價發行,所有發行對象均以現金認購。
2月27日,央行發布公告稱,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具有創新損失吸收機制或觸發事件的新型資本補充債券,資本補充債券包括但不限于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和二級資本債券。
3月12日,原銀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下稱《意見》),指出要積極研究增加資本工具種類,為銀行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資本工具創造有利條件。
無疑,此次哈爾濱銀行擬發行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是繼上述文件發布后對其他一級資本工具的創新。
趙亞蕊表示,目前國內其他一級資本工具種類確實較少,常用的只有優先股可以計入其他一級資本。而且國內對核心一級資本、二級資本對應的資本工具界定得很明確,但對其他一級資本要求對應的資本工具沒有具體界定,這也是《意見》出臺的一個主要目的之一。
此外,創新其他一級資本工具的主要原因是其他一級資本能夠實質性降低銀行核心一級充足率要求,減輕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普通股股權融資壓力。
據了解,巴塞爾協議Ⅲ中將銀行總資本劃分為一級資本(一級資本包括核心一級資本和其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從目前國內的銀行來看,由于其他一級資本工具缺乏,所以一級資本與核心一級資本的組成類似,所以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實際上被變相提升到了一級資本的要求標準。”趙亞蕊稱。
設立兩大強制減記觸發條件
據了解,無固定期限債券在期限上是不固定的,發行銀行可以根據需要采取自行中止甚至是贖回等一些措施。
根據發行方案,此次哈爾濱銀行擬發行的資本補充債券的基礎期限不少于5年,且在該行行使贖回權前無固定到期日。而且,贖回權為哈爾濱銀行所有。
在發行方案中,哈爾濱銀行還列出了兩個強制減記觸發條件。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降至5.125%(或以下)時,該行有權在無需獲得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持有人同意的情況下自觸發事件發生日次日起,將屆時已發行且存續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按照總金額不可撤銷的全額或部分減記本金(任何尚未支付的應付利息亦將不再支付),并使本公司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恢復到5.125%以上。
此外,當二級資本工具觸發事件發生時,該行有權在無需獲得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持有人同意的情況下將屆時已發行且存續的本次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按照總金額全額減記。
不過,趙亞蕊表示,就目前監管方出臺的辦法來看,觸發條款一般都是銀行可能破產的情況,這種情況至少目前來看很難發生。
目前在創新資本補充工具的政策支持下,有業內人士認為,像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這類資本補充工具有望在接下來一段時期迎來爆發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