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多渠道拓展資金來源
房企的償債高峰也漸行漸近。國海證券統計了2017年至2020年房地產債券到期分布情況后發現,償債最密集的是2020年。但考慮到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發行的房企公司債期限類型多為“3+2”,即一些公司債可能會提前到2018年或2019年償還。
不過,房企公司債融資的腳步并未停息。2月12日,金科股份發布公告,公開發行不超過55億元公司債券的申請已獲證監會核準,最終發行規模為35.8億元。此前,首創置業、首開股份和陽光城等公司也曾披露擬發行公司債。
有業內人士指出,公司債對房企而言只能用于還貸和補充流動資金,資金用途限制較多。目前看,海外發債仍是房企融資的一大主要方向,但這對企業自身實力和競爭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房企境外融資合計388.6億美元,增長176%。進入2018年以來,碧桂園、龍湖地產、旭輝控股集團、泰禾集團、綠地控股、融信中國等房企紛紛發布公告,擬發行美元債務。其中,融信中國于2月13日宣布擬發行于2021年到期的利率8.25%的優先票據,該公司2017年2月發行優先票據時的利率為6.95%。
“房企發美元債只是權宜之計,畢竟美元不會一直維持弱勢,匯率變化的風險較高。”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
最佳策略還是提高周轉盡可能快地回籠資金。綠地控股董事長張玉良透露,綠地希望2018年能夠在公司認為還有發展空間(及產業帶動)的三、四線城市繼續發力,再做一波“短平快”項目,為銷售業績貢獻千億級別的新增量。
“2018年新城控股將繼續高周轉策略,加速奔跑、快速銷售,同時關注市場與政策變化,保持現金流的穩定。按國家政策要求,穩定并爭取降低杠桿率。”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說道。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盡可能多融資,部分房企正通過與券商或信托公司合作,將銀行已批準但尚未發放的按揭貸款(即個人購房者形成的應收賬款)打包成ABS或ABN,在交易所發行以獲得短期融資。記者 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