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的債券市場出現了久違的大幅上漲。不過大漲后市場分歧也隨即加大。尤其2月28日起債券市場又轉為震蕩走勢,10年期國債期貨T1806合約收盤微跌0.03%,3月1日繼續收跌0.04%。
“當前時期比較特殊,市場資金面寬松,市場情緒所有升溫,”3月1日,某城商行債券交易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過目前市場對后市的分歧已經出現,反彈能否持續還需觀察,不能過度樂觀。”
資金面的寬松被歸結于本次債市回暖的重要原因。
在節前本應資金面緊張的時間,有交易員卻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提及,“近期流動性寬松超出預期。”
春節假期后,央行在2月22日至2月26日連續3日進行大額逆回購操作。后續連續兩日停止公開市場操作后,3月1日,央行又進行1000億7天期、300億28天期、200億63天期逆回購操作。
數據顯示,本周(2月25日-3月2日)央行公開市場有2700億逆回購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三無逆回購到期,周四、周五分別到期1600億、1100億。
而在此前多位機構人士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溝通時也提及,正是因為資金面的寬松使得大家對利空因素的敏感度降低,市場回暖跡象明顯。
數據顯示,3月1日Shibor多數下跌,資金面寬松。其中隔夜Shibor跌1.7bp報2.69%,7天期、14天期、一個月期Shibor亦分別下跌1bp、0.3bp、0.25bp。不過長期3個月、6個月Shibor均有所上漲。
華創證券研究認為,節后央行的連續凈投放引發了市場的放松預期,帶來這波交易機會,不過短期的放松主要還是體現了較為明顯的維穩意圖,并非趨勢性的放松,未來貨幣政策仍需配合金融監管的推進。
值得一提的是,春節假期后,由于短期流動性寬松帶來的提振作用,大類資產整體表現強勢,甚至出現了“股、債、期、匯”全線大漲的局面。
從債券基金的表現來看,開年首周收益喜人。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截至3月1日,有90%以上的債券基金近一周回報為正,其中長信利保、國富恒通純債基金、廣發聚鑫近一周回報率排名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債市回暖的趨勢在春節之前就已經有所顯現。節前2月6日、2月9日、2月12日期債均出現了小幅上漲。
當時就有機構提出債市“企穩說”,認為市場危險期已過。但事實上,平安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等多家機構均在研報中表示謹慎。
“1月新增社融總量3.06萬億,同比少增6367億,為近三年的最低水平,資金面比預期寬松很多,導致債市有所修復,但目前利率仍高于去年年末。后續還需繼續觀察社融規模的影響。”3月1日,融通債券基金經理王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謹慎的態度雖然仍在維持,但“進攻”的提議已經出現。
“債券市場受金融監管、通脹預期以及外部利率的影響,中長端國債收益率或將維持高位,經濟基本面并不支撐國債收益率進一步上漲。中長期金融債已出現較好的配置價值和安全性,債券配置建議兼顧防守與進攻。”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指出。
“配置上可以提升久期,配置長久期利率債和高資質的信用債。而民營、低等級信用債有可能會繼續爆信用風險。”王超表示。(編輯:鄭世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