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當市場意識到早前錯誤解讀時薪數據后(市場本以為美國時薪工資水平出現強勁增長,后來發現考慮到工作時間下滑這一事實,實際時薪數據不及預期)道指狂瀉666點,這使得不少高盛的客戶都開始感到疑惑,雖然市場在年初創出了自1987年以來的最強開門紅,但考慮到美元匯率的大幅走低以及國債收益率的攀升,1987年股災情形會否再度上演?
對于客戶的疑惑,高盛集團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師大衛·克斯汀(David Kostin)給出了答案,他認為市場不用感到恐慌,當前的市場情況已經與31年前大不相同。
大家不妨回憶一下,在高盛做出上述判斷后不久,股市出現暴跌,接下來市場的表現讓人隱約覺得是1987年的情景再現。事實上,高盛客戶應該向美國銀行征求投資建議,因為該行精準預測出了股市即將遭遇12%下跌的事實。
與此同時,大衛·克斯汀還對自己的樂觀言論做出了辯解(雖然他默默告訴那些看多股票并已經入手的投資者最好買入看跌期權來對沖投資風險。)
距離道指大跌已經過了一周,跌幅已經刷新了歷史記錄,VIX指數增幅也刷新了歷史記錄,也使得該指數的走勢出現了反轉。
上周五的樂觀言論讓投資者損失數百萬,在認清現實后,大衛·克斯汀一改過去的樂觀情緒,向投資者表示,目前客戶最應該關注的不是“股市會否下跌”,而是“股市會下跌多少”。
投資者或許并不會對David Kostin的表態感到震驚——就好比摩根大通的Marko Kolanovic在兩周前做出的預測那樣——David Kostin有一項職責:防止市場出現清算性恐慌,并重塑市場信心,即股市出現10%的修正可能僅僅只是一次性事件,或者——就拿華爾街人士的慣用說法“這只是股市健康發展中的調整而已。”
從目前的情況看,一旦股市出現調整,那么市場跌勢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如果是非衰退性調整,股市最高跌幅可能是15%,如果經濟直接陷入衰退,那么最高跌幅可能會是27%。因此,通常跌幅可能是18%,即近期跌幅的兩倍。
以下是投資者需要了解的一些細節信息:
絕大多數時候,股市在下滑后都會有所反彈,而不是直接轉變為熊市或引致經濟衰退。自1976年以來,市場共出現過16次10%以上的下跌,僅僅只有5次下滑轉變為經濟衰退,在其余11次下滑中,只有1987年那次下滑最后讓股市進入了熊市(即股市下跌20%)。
熊市意味著標普500指數將跌破2300點,從過去歷史情況看,每次熊市必會出現經濟衰退,但鑒于當前GDP保持強勁增長,貨幣政策較為寬松,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不高,企業盈利的基本面向好,由于早前股市向好,市場認為2018年企業的每股盈利有望增長2%。從歷史數據看,如果股市調整并不伴隨著經濟衰退,企業每股盈利平均增長1%,但如果股市調整的同時出現了經濟衰退,那么企業每股盈利平均會下滑3%。
換言之,自1976年以來,在11次非經濟衰退情況下股市下滑中,標普500指數通常的跌幅為15%。照此計算,如果股市出現調整,那么標普500指數可能會下探至2450點,相當于在現有水平上下滑6%。
其他應該了解的現實:股市修正通常都會持續70個交易日,88個交易日后股市可能就會復蘇。然而,那些在標普500指數峰值下方10%左右抄底的投資者都會視其持有時間而獲得不同程度的投資回報,平均來看,持有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的平均回報率分別是6%、12%和18%。
David Kostin表示,從過去非經濟衰退下的股市修正看,投資者應該偏重周期性行業,而非防御性行業(見Exhibit 3 )
自上一次股市修正以來的三個月里,材料行業的平均表現優于標普500指數270個基點。而電信行業往往在股市下跌后表現最為糟糕,落后于大盤64%,即410個基點左右。通常而言,在股市下跌10%后,低估值和小市值股往往表現最佳。Russell 2000指數的表現超過標普500指數240個基點,波動性低的股票表現最差,其表現落后于標普500指數610個基點,即87%。
最后,大家不妨按照高盛建議的相反方向操作即可。
我們建議,在市場普遍預測股市下滑的背景下,投資者最好關注周期性個股和低勞動成本的股票。Exhibit 4所示為高盛集團做出買入評級的25只個股,在當前股市調整中,其表現遜于大盤。(雙刀)
鳳凰iMarket編譯自外媒零對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