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價值投資元年,以貴州茅臺(600519,股吧)和中國平安(601318,股吧)為代表的“價值投資”持續單邊上漲,表現得淋漓盡致,讓無數投資者驚嘆。而另外一邊,以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創指數卻掉頭向下,創業板指數一度跌破2015年股災以來的新低,一度跌至1641點,市場可謂冰火兩重天。
從全年的投資熱點時序圖來看,2017年一季度市場大炒國企混改,二季度的雄安題材橫空出世,再到后來三季度以方大炭素(600516,股吧)為代表的漲價周期概念,有色煤炭鋼鐵以及稀缺類小金屬等表現耀眼。再到四季度的芯片、5G等。市場的缺錢效應明顯,全年的資金炒作方向一直在變化。
來形容2017年的私募市場很是貼切。將股票和期貨單賬戶除外,縱覽2017年八大策略收益,雖平均收益均錄得正收益,
2017年,八大策略平均收益率為正,但2017年私募業績分化明顯,股票策略、管理期貨策略、復合策略和事件驅動策略的首尾差均維持在246.29%-315.02%的高位,管理期貨策略、復合策略、事件驅動策略、股票策略的最大虧損在-40.24%--83.47%不等,同時各大策略也大幅跑輸同期滬深300指數。
中國八大策略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分階段收益情況
一半海水,一般火焰,冰與火之歌再度上演,一邊是私募的虧損,另一邊卻是不少私募在2017年實現了收益的完美翻倍,賺得盆滿缽滿。
45只產品收益翻倍,股票策略為主力軍
八大策略中,股票策略產品不僅數量遙遙領先,也形成了業績兩極分化最為嚴重的首尾差,315%的差距遠高于其他策略。兩極分化的另一端是股票策略產品亮眼,共33只股票策略產品2017年業績翻倍,為投資人貢獻了不錯的收益。
復合策略產品中,共有5只私募產品收益翻倍,除了傳統私募重鎮外,來自麗水、萍鄉、天津的私募也開始發力,博得了相當優異的年度成績。
事件驅動策略有四只產品收益翻倍,英雄寶刀未老,除了老牌私募朱雀股權外,其余三只產品皆來自“定增大王”牛曉濤。
管理期貨策略雖然只有兩只產品收益翻倍,但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畢竟其中一只產品就逆市斬獲全年的收益總冠軍。
組合基金有一只產品錄得翻倍收益,在規避風險的前提下取得如此高的收益,實屬不易。
北上廣深私募重鎮優勢猶存,翻倍產品占7成
作為傳統的私募重鎮,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不僅有獨到的地域優勢,優良的政策支撐,更是有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
資源的聚集,讓傳統私募重鎮具備發展的先天優勢,不僅吸引了六成(64.37%)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注冊,更是貢獻了相當可觀的收益。
在2017年的45只翻倍私募產品中,來自北上廣深的私募貢獻了7成的數量,占據大半壁江山。
具體到城市來看,中國金融中心上海和全國證券資本市場中心之一的深圳收益翻倍的私募產品數量不相上下,上海14只,略微領先深圳的12只。北京和廣州則分別有5只和2只私募基金在2017年收益翻倍。
依托于江浙政府對于私募的政策扶持,以及毗鄰私募云集的金融中心上海的地理優勢,新興私募重鎮的私募產品收益也不容小覷,寧波4只產品入圍,杭州、湖州、嘉興、麗水、南京均有翻倍的私募代表。
此外萍鄉、天津和鄭州也各有一只產品取得翻倍的好成績。
同樣收益翻番,各有賺錢“妙招”
方圓天成郭飛武掌舵的“天成壹號”在2017年收益翻番,為231.55%,該產品為股票策略。此前郭飛武透露尋找最被低估的市場、最被低估的板塊和最被低估的優質個股是其選股策略,布局了香港中資房地產股,還有包括保險、汽車和銀行板塊在內的中資題材股。同時他表示,公司的投資理念是堅持價值投資,對產品的收益沒有過高的預期。加倉港股讓“天成壹號”在2017年大放異彩。
股票策略產品中同樣收益翻番的還有云溪基金陽勇管理的“雨山尋牛1號”(217.07%)、凌通盛泰董寶珍管理的“否極泰”(214.30%)與優波投資陳龍管理的“優波基金”(207.99%)。
之所以2017年公司產品取得優秀成績,陽勇表示產品主要重倉了內房股(港股的房地產股)、汽車股、科技、白酒、醫藥和家電等幾個板塊的龍頭股,同時這些股票在2017年都有較好的漲幅。
董寶珍則是價值投資的堅決擁護者,亦系貴州茅臺(600519,股吧)忠實粉絲,雖然旗下產品曾因重倉貴州茅臺損失慘重,但進入2017年之后貴州茅臺股價扶搖直上,年度漲幅高達113.07%,也帶動了其產品收益的大幅上升。
陳龍是優波投資和美港投資的創始人,兩家公司旗下的代表產品在2017年的表演都尤為亮眼,陳龍透露,優波基金2017年高收益主要來自于港股,他從2015年四季度開始,將持倉轉移至港股,主要持有銀行、保險、地產和制造類公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