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藥(000538,股吧)日前發布公告稱,白藥控股召開股東會選舉出了4名董事,同時召開董事會,新華都(002264,股吧)集團董事總裁陳春花入選董事,紫金礦業(601899,股吧)前總裁王建華擔任集團董事長,云南白藥董事長王明輝出任總經理。這次董事會選舉后,白藥控股高管都不再保留省屬國企領導身份和職級待遇,而按市場化方式選聘,成為職業經理人。白藥控股的“混改”由此畫上了階段性句號。
據悉,白藥控股此次“混改”,新華都將單方面增資,增資額約為254億元。而在本次交易完成后,云南省國資委和新華都分別持有白藥控股50%的股權。一下子讓出50%的國有股,云南省國資委在此次白藥控股的“混改”上,可謂決心大、信心足、用心專。畢竟,作為醫藥領域的佼佼者,白藥控股的“混改”,具有某種標桿式的效應,牽動著各方的神經。
自從白藥控股傳出將推進“混改”的消息,云南白藥在市場的表現就一直非常活躍,股價從去年2月29日的每股52.90元(前復權)一路攀升至上月20日的最高每股91.63元,漲幅高達71.64%。分外吸引眼球。要知道,在資本市場,集團和控股股東層面的“混改”,是最重要、最徹底的改革,是其他所有制資本最感興趣和最具吸引力的改革。“混改”的最終目的并非引進多少資金,而是能否實現體制機制的轉換,能否讓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上市公司向控股股東遞交審批項目的程序在未來會進一步簡化:“以前任何項目都需要報審國資委來處理,現在則取決于控股股東市場化的公司治理結構。”這對企業產生的市場影響很大,可能帶來的想象空間也更大,產生的意義和價值也更多。
云南省國資委轉讓一半國有股權給其他投資者,是真心想讓企業獲得一次新的發展機會,給予了企業轉換機制很大的空間。轉讓一半股權,意味著突破了三分之一“否決權”的底線,失去了傳統意義上的“控制力”,這在不少地方是做不到的。而一旦國資委抓住控制權不放,企業也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這就是國企改革中的矛盾所在,也是突破的難點所在。為什么有些民營企業不愿參與國企改革,或者說參與的熱情不高,原因就在于,對改革后企業的自主權期望較低。
而此次“混改”的另一個主角——新華都集團,在投入了巨資以后,也明確表示將鎖定6年,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體現出其對云南白藥發展前景的信心。如果雙方都能恪守約定,那么,此次“混改”將大有助于云南白藥建立市場化治理體系,并在今后的發展中釋放出巨大活力和能量,甚至還可以期待,企業在一、兩年內就能實現市值突破千億的目標。對市場和投資者來說,這也意味著將提供更多的機會。
云南白藥控股股東的“混改”,第一步邁得很扎實,力度也很大。邁出這步以后,能否真正按照股份制企業要求,用股權來說話,讓企業董事會成為真正的決策者,市場各方非常期待。
大家記憶猶新的是,在此前的國企改革中,實行“混改”的企業很多,但是真正成功的案例不多,不少都是換湯不換藥。追溯根源,就是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不愿放棄對企業的控制,每每在關鍵時刻干預和干擾企業的決策。最典型的,莫過于對企業經營者的選聘、任命、考核、獎懲等,都由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說了算。甚至有的地方,對企業下屬企業的人員選聘,也都要經過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認可。如此一來,企業怎么可能有靈活的機制?怎么可能參與市場競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豈非一句空話?
一直以來,其他所有制企業對參與國企改革心存疑慮,擔心參與國企改革以后,至多只能做財務投資者,而無法成為真正的股東。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就明確表示過,若要參與國企改革,則必須控股。否則,就不參與。
市場各方在贊賞云南省國資委在白藥控股的股權轉讓方面富有遠見之舉的同時,更希望在管理上也能像轉讓股權一樣,更睿智、更寬松些,讓企業能真正以市場主體的身份參與市場競爭,讓企業董事會能夠具有符合市場化要求的決策權,尤其對企業經營層的選聘權。一旦企業董事會具有市場化權力了,能自主決策、自主管理了,“混改”的目的也就真正達到了。更重要的是白藥控股的實踐能為其他國有企業的“混改”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從國有獨資企業向混合所有制企業轉變,走向完全的市場化,這次的大膽創新和嘗試,算是開啟國企和民企全新的“白藥模式”。現在,就看后續怎么整合了。
混改之后,白藥控股管理層去行政化,實現市場化,能否給云南白藥注入新活力,維持甚至提升ROE水平?新華都的主要經營范圍是房地產、商業、黃金和旅游等,而云南白藥則以傳統中藥為主,主打大健康產業。在此交易之前,雙方關聯不多,在新華都的原有產業中,連經營終端消費品的品牌都沒有,在業務上能與云南白藥產生戰略協同的空間看起來并不大。在控股層面國資與民營在合作過程中如何磨合,這又將是一場大考。
(作者系資深財經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