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滿歲”不久的江西銀行,“三步走”計劃尚未實現,卻先被曝出貸款業務出現隱患。日前,江西省區級法院披露多起騙貸和票據違規案件,多企業利用虛假材料騙過江西銀行,獲得貸款近2億元,導致該行直接損失達8000萬元。該行也因此被質疑審查和風控存在漏洞。
根據法院披露的信息顯示,2013-2015年,江西威創實業有限公司、江西省壹創貿易發展有限公司、江西金源米業、南昌希禹實業有限公司、南昌嘉平翔實業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在無真實貿易背景的情況下,利用虛假購銷合同和虛假財務報表等,騙取江西銀行貸款和承兌匯票近2億元。其中,有的企業本身根本沒有業務,公司報稅為零;還有不少公司先后多次得手,最多的獲得過8次貸款。
一位地方銀行總行的信貸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按照銀行審批貸款的流程,肯定要評估企業的資質,嚴格審查企業提供的申貸材料,以保證后期檢查中,行內的內控、稽核檢查以及行外的銀監會審查等都能過關。
但實際中,銀行和企業間確實有一些“心照不宣”的操作。上述銀行人士稱,比如銀行為了擴張貸款規模主動“放水”,或是受到地方政府壓力被動放貸,都可能產生問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呂隨啟也認為,在經濟下行期,企業違約率上升,原來優質的客戶可能變成劣質客戶,為銀行帶去壞賬。
對此質疑,北京商報記者向江西銀行發去采訪函,截至記者發稿前未收到回復。該行董辦的一位人士表示,具體情況要向辦公室了解,但公司辦公室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北京商報記者在江西銀行官網發布的年報中看到,2013-2015年,該行貸款總額分別同比增長了22.52%和42.17%,其中公司貸款總額同比增速分別為14.73%和45.9%,呈加速擴張之勢。不良貸款也“水漲船高”,截至2015年末,江西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5.52億元,比2014年末的11.01億元增長40.96%。該行也解釋稱,主要原因是經濟持續下行,企業經營困難,造成信用違約上升。
壞賬攀升對于任何一家銀行來說,無疑都不是一個好消息。值得一提的是,江西銀行在2015年12月揭牌,是由南昌銀行吸收合并景德鎮商業銀行組建而成,至去年12月才剛“滿歲”。在成立儀式上,江西銀行的“三步走”戰略目標也浮出水面,江西省委、省政府要求江西銀行按照吸并組建、引進戰略、首發上市的三步戰略目標,加快發展。
一位江西本地的金融從業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江西銀行的“第一步走”就遇到了阻力。上述當地人士介紹,江西銀行想將多家當地銀行都吸并進來,卻沒有銀行愿意,其中就包括與江西銀行同位于省北部的九江銀行。“江西省的著名景點鄱陽湖、廬山等都位于九江,九江銀行業務發展也較為迅猛,自然不愿意被合并。事實上,江西銀行的前身,南昌銀行的上市路就走了八年,最終無疾而終,江西銀行要走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