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就職后第二個月,中國的美國國債持倉明顯反彈,規模創四個月新高,仍僅次于日本,是美國第二大“債主”。
美國財政部本周一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2017年2月,中國所持美國國債環比增加86億美元,至1.0597萬億美元,創去年11月以來新高。去年11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0493萬億美元,創六年半以來新低。
TIC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凈增持美債13億美元。今年1月特朗普就職當月,中國恢復了截至去年11月的六個月連續減持勢頭。雖然去年12月中國七個月來首次增持美債,但全年減持美債1880億美元,年度減幅創最高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繼今年1月減持82億美元后,比利時2月所持美債又環比減少70億美元至1052億美元,創逾五年新低。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到,有海外機構認為,中國借道比利時托管賬戶交易美債。換言之,比利時是幫助中國持有外債的離岸中介。那么,今年2月比利時持債創新低可能意味著,中國當月持美債的規模可能比TIC報告統計的要少。TIC報告還顯示:今年2月中國投資者凈買入129億美元美國機構債券,規模為2013年7月以來最大;1月份凈買入規模為1.22億美元。當月中國投資者凈買入美國國債環比增加2億美元至15.5億美元,這也是2015年6月以來首次連續兩月凈買入。今年2月日本連續第二個月增持,所持美債增加126億美元,至1.12萬億美元,仍是美國最大海外債權人。上月日本所持美債環比增加117億美元,為六個月來首度增加。去年日本雖然連續五個月減持美債,但從去年10月起持債規模一直位居海外投資國家地區之首,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債主”。
美國2月國際資本凈流入193億美元,前值1104億美元修正為1212億美元。美國2月長期資本凈流入534億美元,前值63億美元修正為59億美元。
以下TIC截圖顯示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主要國家地區每月持有美債規模,單位為10億美元,紅框中數據為中國內地每月持有規模,藍框中數據為比利時每月持有規模。
人民幣貶值預期退潮 中國拋美債降溫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2月,中國外儲與中國的美債持倉同步回升。
2014年以來,中國為支持人民幣匯率和影響資本跨境流動消耗了四分之一外儲。去年中國大幅拋售美債已經產生影響,基準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去年已由前幾年1.3%的低位升至2.6%。
中國央行數據顯示,今年3月中國外匯儲備3.0091萬億美元,環比增加39.64億美元,連續第二個月上升,而且是外儲自去年4月以來首次連續兩個月上升。今年一季度,中國外儲規模下降14億美元,較前兩季度降幅顯著縮小。
今年1月中國外儲跌破3萬億美元后,華爾街見聞援引海外評論人士觀點稱,中國外儲快速下滑主要是因為官方在支撐人民幣匯率,這也表明中國拋售美債也是為了獲得美元流動性。
對于3月外儲繼續回升,分析師認為,主要源于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持續走弱。3月美聯儲時隔不到三月再度加息,但中國央行在此期間連續上調了國內公開市場利率,因此中美短期利差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人民幣貶值預期也隨之走弱。
而且,外儲回升很可能意味著此前中國資本流出的壓力已經緩解。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就認為,資本外流“最危險、最困難的時刻是在去年第一季度,之后中國的資本外流已明顯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