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本與互聯網金融的結合需要摸索,其投資的P2P也會優勝劣汰,資本只會重點投入在能夠生存下去的P2P平臺上。華信電子或許正在梳理旗下P2P,未來華信系P2P的數量還可能減少。可以預期,未來國企、上市公司將一邊拋售小平臺的股權,一邊積極謀求入股具有持續競爭力的大平臺。
前不久,陷入羅斯金融投資者維權風波的國企北京華信電子企業集團(以下簡稱“華信電子”),并沒有因此喪失投資P2P的熱情。
據多家媒體報道稱,11月23日,P2P平臺愛貸網宣布完成兩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還是華信電子。
對于華信電子的入股,法治周末記者于11月28日通過全國企業信用信息網查詢發現,愛貸網的運營主體(浙江愛貸金融服務外包股份有限公司)尚未在工商登記中進行股東變更,其股東信息仍顯示為浙江華信凱路投資發展公司、沈銳商業保理(上海)有限公司和一名自然人股東朱某。
而除愛貸網外,此前據第三方平臺網貸天眼統計,華信電子通過多家子公司控制著包括羅斯金融在內的9家P2P平臺。
“在監管收緊和行業普遍盈利難的現狀下,華信電子斥巨資入股愛貸網,是在釋放將集中力量做好該平臺的信號,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華信系P2P或將解體。”網貸行業觀察人士張也(化名)對法治周末記者分析道。
“華信系”已悄然退出兩家平臺
張也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目前華信系P2P平臺中,拉拉金融、e周行的股東名單中已不見與華信有關的信息。
法治周末記者通過企業信息查詢工具“企查查”搜索發現,拉拉金融的運營主體——深圳市拉拉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11月17日的股東變更信息顯示,原持股35%的股東南京華信巨源(華信電子的全資子公司)退出,不再擔任股東;而e周行運營方天津源豐財富生活網絡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股東中唯一曾與華信電子有關的是北京華信金服(最初為華信電子的全資子公司),不過10月24日,北京華信金服的唯一股東已變成上海雪狼國際貿易公司。
“拉拉財富、e周行從華信系P2P的名單中撤出,是被剝離還是主動‘逃離’還不好說。但從對羅斯金融逾期的反映,及對兩家P2P平臺撤股的行為看,華信電子或許正在梳理旗下P2P,未來華信系P2P的數量還可能減少。”張也談道。
對于撤股的原因及未來對P2P投資的規劃,法治周末記者11月25日曾多次撥打華信電子官網公布的聯系電話試圖詢問,但無人接聽。
記者梳理目前與華信電子有關的幾家P2P平臺的股東背景后發現,由華信電子直接投資的P2P平臺只有銀豆網、愛貸網兩家;其余均為其子公司投資的,而在這些平臺中華信電子子公司的持股比例都不高,例如,在華信電子子公司北京云銀科技公司投資的P2P平臺融信網和智投貸中,其持股比例分別為5%和8.2988%。
“今年正好是國資改革落地實施的一年,國家正在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國有資本涉足P2P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將實體經濟產業鏈與互聯網金融打通。從華信系投資P2P的時間表看,也多是今年進行的,國有資本與互聯網金融的結合需要摸索,其投資的P2P也會優勝劣汰,試水過后,資本只會重點投入在能夠生存下去的P2P平臺上。”張也認為。
跨界集團走了
事實上,退出P2P平臺的動作并非華信系獨有。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還有一些國企也在“撤離”P2P。
例如,工商登記的股東變更資料顯示,P2P平臺融和貸的國企股東——合肥永信科翔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已經在11月26日退出。
而除了國資的退出外,同是跨界進入P2P的上市公司,也已有不少開始拋售或退出P2P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