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火熱的增長后,P2P網貸終于停下了“瘋跑”的腳步。網貸之家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P2P網貸平臺數量呈現階梯下降的走勢,正常運營平臺半年時間共減少246家。
除了監管的因素,今年以來資產荒的加劇,或許才是導致不少平臺“殞命”的因素。不少專家和分析人士預計今年下半年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仍然將進一步下降。在此背景下,不少網貸平臺為了攬客各顯神通,除了各種補貼加息攬客,甚至不惜鋌而走險制造“假標”。
?資產荒背后的“假標”
實際上,優質資產荒已經出現在金融的各個分支領域。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伴隨著網貸平臺越來越多,有限的資產端就成為了各家平臺的“命門”。如果沒有足夠優質的投資項目支撐,不但新的投資人市場很難開發,現有的投資關系也很難維持。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假標”在P2P網貸業內并不算新鮮事。但是今年比較特殊的情況是,有一些規模不小的平臺也不得不鋌而走險。
P2P業內人士透露,“在優質資產荒加劇的背景下,部分平臺只能鋌而走險,其中不乏一些中大型平臺。不過規范的大平臺還算好的,最多只是會把投資人的錢投到貨幣基金這種地方去,然后剩下的利差就自己掏腰包來補。如果遇上那些不規范的平臺,就直接給你造一個‘假標’,逾期或者虧損一部分都不叫事兒了,跑路才是最要命的。”
網貸之家最新發布的《P2P網貸行業2016年上半年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515家,其中良性退出(停業、轉型)的共有247家,惡性退出(跑路、提現困難、經偵介入)的共有268家。其中,多家問題平臺出現“假標”。
業內人士透露,平臺方面發布假標的目的主要是虛增人氣、自融和詐騙等方面。虛增人氣主要是一種營銷手段。一些平臺為了維持或提升平臺人氣,在缺乏優質投資項目的情況下設立假標,避免平臺資金的大量流失,由于沒有實際的優質投資項目存在,平臺方將背負償還利息壓力。平臺自融多用于輸血給自有實業或償還債務等,平臺運用虛假標的把資金私自挪用到別的地方,比如說平臺老板用于清償債務或投資股市等高風險領域。二者均與平臺有關,一旦平臺資金出現問題,就會出現逾期虧損甚至血本無歸,存在極大的風險。詐騙又分為兩類:純詐騙和龐氏騙局。純詐騙類平臺利用假標圈錢,往往配以高息誘惑,當資金匯進資金池賬戶后便卷款跑路,如一些新建平臺開業不到一月便跑路。而龐氏騙局,簡單理解就是通過設立假標來借新還舊。由于風控缺位,或者壞賬率高使得平臺只能以借新還舊的形式存續,為了大量的借新往往采取虛構借款標的的方式,危害在于資金鏈斷裂。
在專家和P2P網貸業內人士看來,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假標”,對于這個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都將是致命的。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直言,“像這樣一個行業,在目前宏觀經濟運行狀況不好的狀況下,出現大量的經營風險是可以理解的。他們的運營能力通常比較弱、融資能力也比較差,所以遇到壓力就跑路。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爆出來的問題中道德風險占比太高,這就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了。在出現大量道德風險的情況下,這個行業中規規矩矩發展業務的人,其實是很難受的,因為目前這個行業的自律其實很難做到。”
不少P2P網貸平臺高管直言,優質資產荒背后的“假標”問題必須盡快肅清,否則對于行業的影響是災難性的。
?等待“達摩克利斯之劍”
網貸之家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P2P網貸行業累計成交量達到22075.06億元,上半年累計成交量為8422.85億元。按目前的增長態勢,2016年全年的網貸行業成交量或突破2萬億元。2016年下半年,網貸行業有可能將迎來第三個1萬億,如何肅清“假標”等行業毒瘤成為行業的期待。而在專家和P2P網貸業內人士看來,完善的監管細則,尤其是完備的信息披露制度就是那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愛錢進CEO楊帆認為,從信息披露層面,一方面,強制互聯網金融平臺向各級監管部門、行業協會進行產品備案和送報標的信息,做好完備的事前披露,并制定虛假信息懲戒制度,從而壓縮企業作假的空間;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全行業統一的、詳盡的、面向公眾的資產信息披露制度和標準,要求互聯網金融平臺在保證借款人隱私的前提下,嚴格披露債權資產信息。同時,完善虛假信息舉報制度,發動全市場的力量對平臺的虛假標情況進行監督。通過資金存管層面,銀行可以監控互聯網金融平臺每筆貸款資金的流動,從而確保借款標的真實存在。資金存管可以極大抬升平臺資產標的造假的成本,最大程度上限制偽造虛假標的行為。“但目前互聯網金融平臺資金存管工作推進緩慢,給平臺偽造標的留出了機會。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和協會聯手推動銀行和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存管合作,盡快落實對借貸資金的監控。”
連平也提出,“對于平臺內部的規章制度的建設,監管層要提出一系列規章制度,尤其是有關風險控制方面,具體怎么做,要予以明確規定。監管部門對平臺要形成一種常態化的檢查、監督、事后評估等。我們要對監管的制度、方法、路徑加以完善,把這個行業很好地管起來,管起來這個行業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據悉,監管部門對P2P平臺等新領域的非法集資高度警惕,P2P網絡借貸、眾籌融資等案件高發領域和新風險點將成為監管和防控的重點。
?資產端開發是下一個“戰場”
除了打擊虛假標的,專家認為,平臺乃至整個行業都應該積極轉型、挖掘更多優質的資產端。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發現,個人消費、個人貸款抵押、供應鏈金融等領域,成為當下最熱的資產新“風口”。
人人聚財創始人兼CEO許建文直言,之前行業過度看重線上拓展資金而忽視線下放貸資產,對資產端的建設投入太少,急功近利的平臺在一個發展階段之后就必然會面臨資產荒的窘境。
許建文相信,資產端開發將成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下一個“戰場”。資產建設,尤其是個人抵押類貸款的資產端建設,靠的是苦功夫、細功夫,沒有捷徑可以走。對于未來,他稱,“個人抵押貸款業務是非常優質的資產類型,具有物權歸屬明確、流動性強易變現、市場規模巨大等特點,是當前P2P資產端的優勢選擇”。他透露,“人人聚財的車抵貸業務,通過門店加總部的雙重審核,輔以SOP標準化流程等管理手段,壞賬率被控制在0.9%以下。”
網信理財CEO盛佳也表示網信理財一直在積極探索優質資產,包括“1+N”供應鏈金融、服務于中小企業的產融貸以及小額、分散的消費金融,一方面滿足優質企業和消費者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也為投資用戶提供高質量的資產。“比如在產融貸方面,我們采用‘1+N’供應鏈金融模式,不斷開拓行業或區域內優質的、有影響力的核心企業,這些企業都是成立多年、有良好的知名度、信譽和持續穩健的業績增長,與之建立資本層面的戰略合作,從而為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的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這種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資產風險。因為核心企業掌握著產業鏈上中小企業的真實交易數據,這些數據反映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進貨量、倉儲、付款、信用等各種真實的經營信息,網信理財對這些數據進行建模和分析。這既是對產業鏈上企業進行風險評估的依據,又是對產業鏈上企業還款意愿的一種制約和督促,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資產風險。”
另外,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互聯網金融平臺除了需要拓展資產,還應學會管理資產,并真正通過大數據分析來有效判斷風險,做好風險定價。“但是這個要求比較高:第一,你得有數據。第二,你得會分析。如果數據來源都一樣或者說用的是類似的分析,未來的競爭壓力會很大,因為大家都可以做,最后就看誰獲得的數據多,誰的分析能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