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招拆招!中小財險公司正試圖通過“聯合作戰”的方式,提升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與話語權。
日前,21世紀經濟報道最保險記者獲悉,全國中小財險公司聯席會議第二次全體會員大會已于近日召開,會議討論了《關于建立車險查勘服務平臺的提案》、《關于成立中小財險公司聯合資產管理公司的提案》等提案。
這兩個提案,分別系針對中小財險公司在車險和投資領域亟待“攻克”的難題。
“由于監管規定和自身條件、資源的制約,中小財險公司難以形成全面覆蓋的車險查勘服務網絡和獨立運作的資產管理公司,前述提案應運而生。”一名與會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
事實上,這一模式此前已有實踐。如由中國保險中介聯盟工作委員發起成立的中保聯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中介平臺,線上對接產品,線下提供服務,為保險中介公司及從業人員提供保險及延伸服務解決方案。(詳見本報2015年8月4日報道:《保險中介牌照有望10月底重啟 中介“曲線救國”設協會》)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坦言,聯合建立車險查勘服務平臺和資產管理公司的提議,可謂是“說易行難”。“雖然在理論層面基本行得通,但實際上,股權分散、股東訴求不一、股東利益難以滿足等問題著實存在。”
詳解“車險查勘服務平臺”
據悉,《關于建立車險查勘服務平臺的提案》是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提出,委托全國中小財險公司聯席會制定方案。目前,聯席會議對平臺建設達成一致意見,認同由中保協牽頭組織,聯席會負責推動落實平臺籌備建設工作。
本著自愿參與發起原則,由中保協聯合有參與意愿的財險公司和公估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平臺籌備領導小組,抽調行業骨干成立籌備工作組,形成平臺籌建實施方案后,提交籌備領導小組審核通過后推動落實,搭建一個互助式的“車險查勘服務平臺”。
其中,對于支持并出資平臺建設的財險公司和公估公司需要履行的義務包括:
一是共同出資義務。最終出資額度及比例的確定需要等到征求意見結束后,統計多少家財險公司有出資意愿,并根據平臺建設預計需要多少資金來確定每家公司的出資額度;
二是為前期平臺建設籌備工作提供人員、經費、職場等必要條件提供支持的義務;三是業務支持的義務,待平臺成立后、將財險公司自身車險查勘業務的全部或部分委托給平臺處理的義務。
一位中小財險公司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車險查勘屬于重資本投入項目,中小財險公司基于成本考慮,在建立全面覆蓋的車險查勘網絡上有心無力。車險查勘服務平臺的落地,有利于提高中小財險公司投入與產出比,節省成本,擴大業務范圍。”
“但是,具體到單個機構出資多少、平臺發展的方向制定,以及平臺成立后機構愿意將自身車險查勘業務的多寡委托給平臺處理等,均為實際操作中不可回避的難題。”該人士補充道。
成立“聯合資管公司”隱憂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在此次全國中小財險公司聯席會議上,泰山財險提出《關于成立中小財險公司聯合資產管理公司的提案》,建議由聯席會牽頭,各成員單位共同出資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以增強中小財險公司整體投資資金的運作實力,并實行嚴格的資金出入機制,避免出現投資資金總量的大幅波動。
這一提案的確存在實際需求,“基于監管規定和自身條件的考慮,中小財險公司難以建立獨立的資產管理公司。資管部門在投資經驗、能力等方面無法滿足專業化運作的需求,而委托給大型保險公司的資管公司,亦難以確保對方足夠重視、委托核心團隊操作。”一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不過,該人士同時表達了其隱憂,“但不同資產規模的保險公司對預期收益水平有較大差異,股東方之間的利益平衡并不好處理,各家理念、胃口、偏好不一,要形成相對統一的投資策略,并非易事。”
據了解,中小保險公司希望聯合成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聲音并非第一次出現。“此前,曾有中小壽險公司聯合發起要成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建議,但到最后仍是不了了之,監管對此態度比較謹慎。”另一位中小壽險公司人士如是稱。
現階段,包括獲批籌建的百年資產管理公司、永誠資產管理公司、工銀安盛資產管理公司和交銀康聯資產管理公司,業內合計有26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編輯:朱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