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股四大上市險企2016年三季度業績報告出爐,保險“四巨頭”也交出了凈利潤增速“一正三負”的成績單。其中,中國平安凈利潤“一家獨大”,更是超過了其他三家之和。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凈利潤增速整體并不理想,但在今年的業務結構調整轉型中,上市險企呈現出“產品期限拉長、產品優化、個險渠道加強”的向好趨勢,新業務價值率的大幅提升,無疑為將來利潤釋放預留了一定的空間。除此之外,同期保險四巨頭中有三家獲得了證金公司的微幅增持,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險企的“含金量”。
中國平安最賺錢
三季報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601601,股吧)、新華保險(601336,股吧)四大險企合計凈利潤為836.51億元,同比減少20.93%。從賺錢能力來看,中國平安三季度最賺錢,凈利潤565.08億元,超過其他三家凈利潤總和。其中,中國人壽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5.28億元,中國太保凈利潤88.29億元,新華保險凈利潤47.86億元。
華泰證券(601688,股吧)分析師羅毅認為,在保險行業整體利潤下降的背景下,平安集團利潤逆勢增長,核心金融業務的穩健發展是增長的原動力。首先是壽險和財險保費收入的高增長,品質的提升,其次是投資收益率的提高,陸金所重組帶來的股權投資收益,以及多元金融的共振發展及互聯網金融的促動。
從凈利潤增速來看,僅有中國平安前三季凈利潤同比增長17.1%,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前三季凈利潤則分別同比下滑60%、41.3%、44.6%。其中,新華保險盡管在轉型調整和投資環境低迷的雙重壓力下利潤負增長,但與上半年同比下降50.64%相比,已回升6個百分點。
對于凈利潤下滑,中國人壽表示,是受投資收益下降及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的影響。這也被認為是影響保險行業尤其是壽險業利潤的共性因素。總體而言,資本市場波動、利率下行、費率改革漸進式推進等多重因素疊加,致使4家上市險企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不過,4家保險巨頭各自業務結構的不同,也影響了各自的利潤調節能力。比如,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的上市業務主要以壽險為主;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則是集團整體上市。其中,中國太保是壽險、財險“兩條腿”走路,而中國平安則已成為一家以保險業務為核心的多元化金融集團,且非保險業務的利潤貢獻比在逐年加碼。
上市險企保費含金量提升
分析認為,除資本、利率環境所帶來的沖擊之外,事實上,近年來上市險企的保險業務資質卻一直在持續改善,保費“含金量”仍在提升。尤其是在今年的業務結構調整轉型中,上市險企呈現出“產品期限拉長、產品優化、個險渠道加強”的向好趨勢,新業務價值率的大幅提升,無疑為將來利潤釋放預留了一定的空間。
從保費數據來看,前三季度,除新華人壽外的三家險企均保持了兩成以上的增速。其中,盡管中國人壽規模龐大,但其保費增速仍位列前位,前三季度實現保費收入3763.04億元,同比增長21.2%。中國平安實現壽險規模保費2821.53億元,同比增長26.6%。中國太保壽險保費收入1173.35億元,同比增長31%。
在業界頗為關注的投資端,事實上,上市險企投資資產仍在穩健增長,且投資收益率總體較中期有改善。數據顯示,三季度末,四家上市保險公司投資資產規模較2015年末平均增長7.3%,按規模增長前后排序依次為:中國平安(8.6%)、中國太保(8.1%)、中國人壽(7.3%)、新華保險(5.2%)。
從收益改善情況來看,中國人壽總投資收益率較中期有所改善,凈投資收益率較中期略有下降;中國平安總投資收益率和凈投資收益率均較中期提升;新華保險總投資收益率較中期略有下降。
有保險機構人士判斷,當前經濟和投資的大環境并未發生變化,因此上市保險公司投資收益和凈利潤依然處于下降態勢,但是三季度資本市場回暖,準備金增加速度放緩,收益曲線下降速度基本穩定,使得凈利潤降幅收窄,不過預計全年依然不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