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重慶:“各優其優”轉動力 創新協調拓空間
來源:新華社 發布時間:2016-02-15 11:07:00

新華社重慶2月15日題:重慶:“各優其優”轉動力創新協調拓空間

新華社記者王丁、張桂林、周凱

2015年,重慶GDP增長11%,連續3年保持兩位數增速,領跑全國。速度背后,是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制造業由“低端、低效”加快向中高端集群邁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崛起,產值倍增;新型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旅游、特色農業等綠色產業蓬勃發展,新增長點接續涌現。

良好發展態勢,源于重慶近年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促進資源要素優化配置、高效利用,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發展動力轉換步伐,帶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提升。

“各優其優”促資源配置最優化

去年,重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大關,其中,十大戰略性新興制造業產值翻番,實現1664億元;金融業增加值占比增至9%,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近20%。

“發展持續向好,主要得益于實施五大功能區域戰略,推動各區縣特色發展,各優其優。”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沈曉鐘說。

作為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并存的西部直轄市,重慶自2013年起,綜合考慮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等因素,將全市38個區縣劃分為五個功能區域,明確各自功能定位,并配套產業、財政、考核等50多項政策措施,推動資源配置最優化,引導各區縣差異、特色、聯動發展,全市一體化科學發展。

城市發展新區交通、土地等條件良好,被定位為重慶工業化、城鎮化“主戰場”;都市功能核心區空間有限,但高端要素集聚,被定位為現代服務業中心;都市功能拓展區科技資源、開放平臺集中,被作為“先進制造業集聚區”打造;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則被定位為重點生態功能區、綠色經濟高地。

與此同時,堅持“產業跟著功能走、人口跟著產業走、建設用地跟著產業和人口走”。重慶市先后出臺優化五大功能區域產業布局意見,實施產業禁投清單和差異化環保政策,引導生態功能區人口向城市發展新區等地有序轉移,并將工業化發展與城鎮化空間布局、社會建設有機結合。

兩年多來,重慶各功能區域差異、特色發展勢頭良好。城市發展新區裝備、汽車、電子等千億級集群快速聚集,成增長“主引擎”;都市功能核心區總部經濟、互聯網經濟、金融及結算等風生水起,三產增加值占GDP比重達81.9%;都市功能拓展區,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增加值占全市6成;兩個生態區傳統工業減速,特色農業、旅游業等“綠色”經濟提速發展。

功能導向助推創新、協調、綠色轉型

實施五大功能區域戰略,成為重慶破解結構不夠優、創新較弱、環境約束較緊等基礎矛盾,助推創新、協調、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

汽車制造一度引領北部新區發展,但后勁不足隱憂顯現。“功能分區戰略為轉型指明了方向。”新區管委會主任段成剛介紹,對照都市功能定位,近年來新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資源集中優勢,發力“互聯網+”,集聚起賽伯樂、騰訊、豬八戒網等一批知名創投基金和互聯網眾創空間,培育起數百家科技型企業。

江北區委書記杜和平說,過去江北憑借加工制造、傳統商貿和房地產開發領跑主城,近幾年面臨提升都市功能的艱巨任務,不得不調整、淘汰傳統業態,經濟增速一度從15%下跌到9%,但通過創新發展高端制造、新型金融、服務貿易等,增速回歸主城前列。

區域協調聯動成為自覺。巴南區與江津區沿江比鄰,分屬都市功能拓展區和城市發展新區。近年來,巴南重點發展“輕量化”高新技術產業,機床廠、水輪機廠等“老家底”紛紛向環境容量大的江津轉移,騰出了空間。巴南區委書記李建春說,在功能分區框架下,這種聯動讓兩區優勢互補,政企受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地生根”。渝東北、渝東南兩大生態區17個區縣中,有10個區縣特色效益農業產值增速超過10%,12個區縣旅游投入增速超過100%。在城市發展新區等板塊,低碳工業、循環經濟也加快興起。

功能導向促進新業態、培育新動能的同時,倒逼一些低效項目和資源加快淘汰、退出。據了解,在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推動下,過去幾年重慶累計淘汰鐵合金34萬噸、水泥1740萬噸、焦炭331萬噸,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35%、用水量下降44%,全面超額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

強化統籌確保發展不“跑偏”

為使功能定位落到實處,重慶大力改革創新,強化政策統籌,實施分類保障、差異考核機制,確保發展不“跑偏”。

引導土地、資金等要素,順應功能導向優化配置。城市發展新區和都市功能拓展區,工業化、城鎮化方面的用地指標重點傾斜;兩個生態區,重點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旅游發展用地。對都市功能核心區,重點支持培育金融要素市場、金融業態創新;鼓勵城市發展新區發行企業債券等,支持工業化;對兩個生態區加大信貸投放,扶持生態經濟、脫貧項目,著力引導貧困區縣激活綠色資源、發展特色產業。

充分發揮財政支撐功能和激勵約束作用。對兩大生態區“不取多予”,設立生態涵養發展轉移支付,落實稅收市級分享部分全留,人均財力保障從12.2萬元提高到15萬元。對城市發展新區“少取多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引導基金重點傾斜。支持都市功能區增強區級融資能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

一系列精準舉措,讓生態功能區安心“在保護中發展”,也讓城市新區內生動力增強。云陽縣委書記張學鋒說,作為貧困縣,一些工業項目不能上了,曾擔心財力保障不了,“不取多予”讓大家吃下“定心丸”。永川區引進上百家機器人裝備企業,園區建設、產業培育資金缺口大,但市里的一系列配套舉措解決了“痛點”。

戰略“藍圖”落實關鍵在考核。重慶市委組織部堅持按照功能導向改進完善考核機制:對大都市區,重點加強經濟發展貢獻度考核,并根據發展方向各有側重;對大生態區,不再考核GDP和工業增加值,加大了特色效益農業、旅游發展、扶貧攻堅、生態環保等考核力度,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斷深入干部內心。

更多精彩資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