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修鋼筆
在解放前,使用的鋼筆大都是舶來品,以派克金筆為多,公事人也以擁有一支派克金筆為自豪。那個年代的派克金筆,手感極有分量,筆尖的頂部有一點點黃金,字跡圓潤,書寫起來極其流暢。但使用久了,磨損很大,就要找修鋼筆的師傅鑲金。
修筆師傅把鋼筆小心夾在一個模具當(dāng)中,用噴燈熔化一根金絲,再用一根針挑起一點,蘸到筆尖上,待冷卻了,用細砂紙輕輕磨試一番,又是一支書寫流利的好鋼筆了。隨著這類金筆的稀少,以至絕跡,修鋼筆成了專門更換配件的簡單工作了。由于現(xiàn)在鋼筆品種實在太多,配件配到筆上也不是很協(xié)調(diào),這檔營生幾近絕跡了,只能在學(xué)校周圍和鄉(xiāng)鎮(zhèn)上,還可以見到修筆人像筆一般瘦削的身影……09、補鍋
補鍋,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門職業(yè),屬集體性質(zhì),學(xué)徒三年,工資極其微薄。出師后,處境才稍微有所改善。按鍋的品種來決定工程的不同,例如,有專門補鐵鍋的,補搪瓷器皿的,補鋁鍋水壺的,技術(shù)、火候各不相同。
當(dāng)然,大師傅是可以“通吃”的,樣樣拿得起,放得下。但隨著生意的蕭條,這些作坊入不敷出,在經(jīng)濟的浪潮下逐漸分解為個體戶的行當(dāng)了。一些補鍋匠走街串戶,悠悠是唱“補——鍋——嘞——”嘹亮的嗓音繞梁不絕,惹得一幫婆婆媳婦忙著找出破鍋爛碗,走在弄堂里,鍋碗瓢盆一陣亂碰亂響,酷似一支五音不全的打擊樂隊,十分熱鬧。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一些頭腦靈活的補鍋匠早已改行修理高壓鍋、電炒鍋或者電飯煲了。時代在迫使每一個人前進,手藝人又怎么能夠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