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水鄉竹花村7社村民橫穿遂西高速去對面的山坡種地。
趕場歸來的村民沿遂西高速應急車道回家。
兩位村民正在橫穿高速。
村民翻越高速公路護欄。
去年12月,連接四川蓬溪縣和西充縣的遂西高速通車,給兩地及沿途不少地方帶來了交通便捷。但是,高速途經的蓬溪縣回水鄉竹花村居民卻樂不起來,至少目前,這條高速路給他們帶來了一點“小麻煩”。
18日中午,回水鄉竹花村7社村民陳世權等6名村民來到遂西高速路邊,開始一次危險的“結隊橫穿”,看準疾馳汽車還在遠處,箭步沖到中間隔離帶,觀望另一頭來車,再快步通過路面……遂西高速自去年底試運行以來,陳世權每天這樣橫穿4次。
當地村民為什么要橫穿高速公路?華西都市報記者18日實地走訪尋找原因,原來高速通車后,完全隔斷了所在村社村民出行的傳統通道,沒有了直接通過村社的道路,當地村民趕場、回家只能選擇結隊橫穿高速公路。當地政府回應,正與承建方銜接,盡快復工涵洞通道,管理引導居民以安全方式出行。
現場目擊半小時內10人結隊橫穿高速
18日中午1時許,回水鄉竹花村7社村民陳世權等6名村民,從新市村7隊的位置下到高速,準備回高速公路對面1公里開外的老屋。當幾人穿過高速公路一側的鐵絲網后,見前面沒有來車,便快速向中間的隔離帶跑去。當華西都市報記者進行勸阻時,橫穿高速的村民反而跑得更快了。
6名村民跑到對面的應急車道后,開始沿著欄桿邊緣向前行走,開始1公里的橫穿。當快速駛來的大貨車經過時,村民緊緊抓住護欄的欄桿,汽車卷起的大風吹得衣腳直搖擺。
華西都市報記者看到,在半小時內,除陳世權等6名穿行者外,還有4名村民沿著陳世權所走過的路,再次橫穿高速。
“看著鄰居橫穿高速公路,真害怕出事。”27歲的村民陳強說,他們的家就在高速公路對面,原來沒修高速路時,他們可以通過一條小路往返兩個山頭,而修建高速公路后,原有的小路被完全切斷了。鄰居要到山對面的老家,紛紛選擇這種冒險方式過路。“修起了高速,村民們反而無路可走。”
記
者體驗不穿高速走小路繞行至少半小時
陳強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他們老家距回水鄉有3公里的路程,到附近的明月鎮也有4公里左右。高速隔斷傳統通道后,鄰近村落的人趕場就非常麻煩。鄰居要上街和購買生活必需品,都得到高速公路對面,再走幾公里的路。“不從高速公路橫穿,就得走半小時的泥濘小路,或者繞更遠的道路才行。”
陳強說的情況屬不屬實?竹花村一帶是川東丘陵地帶,小道縱橫,華西都市報記者決定實地走一走。
在新市村頭,華西都市報記者看到了一座天橋,橫跨高速的天橋聯通了兩邊的阻隔。為什么不走這座天橋呢?陳強說,天橋根本到不了他們那里,還要繞行一大圈。
過了天橋,村民陳強帶著華西都市報記者走一條不橫穿高速的最近的路。從路基下去,一條踩出的泥濘小路順著山坡而去,每走一步,陳強都會提醒注意腳下。從山坡下到山底,又從谷底開始爬坡,路上有地方泥濘漫過腳,行走不便。用了半個小時,到達陳強的家。“如果走別的路,時間花得還要多些。”
75歲的村民陳學友腿有殘疾,每次出去很不方便。“我現在除了買生活必需品,根本不會出去。”陳學友說,他們最早出行就是走先前的泥濘小路,后來大家又出錢修了一條可以騎車的村道。遂西高速開始修建時,承建方承諾給他們修一個高速公路下穿,方便村民出行。“心想有了下穿,以后就方便多了。”沒有想到,高速公路修好了,不但下穿沒有看到,連原來的村道都沒了。
村民謝華蘭說,高速公路對面的山坡上,還有20多畝山坡地,村民都是扛著鋤頭、背著背篼橫穿高速,再到對面山坡上種田去。“不可能因為沒路了,連田也不種了。”
村
民擔憂春節回鄉會有更多人橫穿
對于結隊穿行高速,陳世權每天都要往返四次,每次都是膽戰心驚。“遇到汽車經過時,卷起的大風都能把人吹倒。”陳世權說,他們在橫穿高速公路時,除沿著護欄邊緣行走外,還要不時觀察后面的來車。
陳世權所在組有200多位村民,年青力壯的村民都選擇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是老年人和婦女、兒童,出行很不方便。眼看著春節即將臨近,外出打工的人員將陸續返家。他擔心,可能到時候會有更多人選擇橫穿。
對于陳世權的擔憂,謝華蘭也有同感,打工的年輕人回來了,小孩也會帶回家來。“出了事該咋辦?”
在高速公路規劃時,當地居民曾要求承建方給他們修一條出行通道。“現在沒有聯通對面道路,哪怕是給我們修一個簡易通道也行。”謝華蘭說,橫穿山凹的大橋下面,修建了一個攔截雨水的池子后,還有一些空余位置,村民們當時讓施工隊整條簡易道路,而施工隊卻把下面的空余位置挖成大坑小凼,根本沒法過人。
|回應|鄉政府:原涵洞方案未完工希望完成后續工程
在高速路兩邊轉了一圈后,華西都市報記者在村口發現一個下穿式涵洞,但兩頭卻沒有道路銜接。涵洞約2.5米高,除了小車外,其余拉材料的車無法通過。“從涵洞修起到現在,村里僅過了一次拖拉機。”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時,村民陳學友、陳世清準備到對面的山上去種地,扛著鋤頭順著破開的鐵絲網,向高速公路對面的山坡上走去。
這個目前未使用的涵洞因何原因未開通?華西都市報記者先找到回水鄉政府了解情況。鄉黨委書記胡文康告訴記者,在高速修建時,高速承建方在該處確有天橋和涵洞的設計,是考慮了高速完全隔斷傳統通道后村民的出行問題。“當時該路段計劃在竹花村7社位置,建一個貫穿高速的涵洞。”但據他們了解,不知道什么原因,高速公路附屬工程至今沒有做完,高速承建方的涵洞工程沒有后續進行。而高速公路開通后,修建涵洞的相關施工材料更沒辦法運下去。
“現在施工,無形中就增加了修建成本。”胡文康說,他們會與承建方進行協商,雖然成本增加了,還是希望高速承建方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涵洞后續工程做完,保證村民正常出行。但是,即使涵洞建好,有些走慣老路的居民還是可能不愿意走,這就需要做好宣傳工作,讓當地居民不要橫穿高速。
承建方:將抽人員現場調查及時妥善處理
華西都市報記者查閱相關規定得知,在高速公路建好之后,驗收單位應把行人過境列入驗收的必要指標,這是保證高速公路安全的一項基本工作。
目前,該高速暫由各轄區交警管理。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了遂渝高速交警大隊二中隊中隊長杜思余,他說:結隊橫穿高速非常危險,不但自身高危,而且嚴重威脅過往車輛安全,一旦釀成事故,后果不堪設想。他們管理時,對于橫穿高速的行人,會聯合當地政府,做好宣傳安撫工作。
由于承建方的原因,沒有解決老百姓的出行問題,他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及時將問題進行反饋,督促承建方做完后續工程。
針對竹花村7社村民出行難,選擇結隊橫穿高速公路一事,華西都市報記者聯系到了承建方。一位姓楊的負責人表示,他們還沒有接到當地居民的反映。對于高速公路過境,先期都會對沿途的道路進行勘探,了解沿途社區的出行實際需求,根據實際情況設計行人出行的天橋、涵洞。
“如果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將會進行解決。”該負責人表示,他們會即刻派人到現場進行調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華西都市報記者周洪攀攝影報道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