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陳柏林
2015年接近尾聲,又到了各式各樣的“算賬”時間。日前,記者給廣州市中學生算了一筆賬,看看現在的中學生每個月有多少零花錢,零花錢都花在哪兒。記者隨機向廣州市中學生派發12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94份,其中初中生44份,高中生50份。
調查顯示,超過兩成的中學生每月零花錢在500元以上,零花錢的來源仍主要是父母、長輩這些“金主”,但也有中學生通過寫網絡小說、成為游戲代打等方式掙零花錢。中學生除了將錢花在書本文具上,“人情消費”也成為一種不得已的燒錢方式。同時,九成三的中學生認為自己具有理財意識,有些中學生還會將零花錢用于儲蓄、投資。
新快報記者 沈逸云
調查
多少錢才夠用?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中學生花錢方式大概分為三類:一是理智派,消費前都精打細算一番,消費后必定記好每一筆賬,能清晰、明確地知道零花錢去向,并且可以存到錢;二是糊涂派,錢花哪兒、花了多少,都成為記憶中的模糊點,不做規劃與計算,有剩即喜,沒剩哭窮;三是瘋狂派,在某方面特別舍得花錢,甚至無法自控,有時候寧愿在其他方面作出讓步,只為保障能入手“心頭好”。
根據調查結果,35.1%中學生每個月零花錢少于100元,28.7%每個月擁有100-300元零花錢,同時有21.3%每個月零花錢達500元以上。雖然人數分布較為平均,但若加入年級、是否住校等因素來分析,就會發現,選擇每個月零花錢100元以內的絕大多數為初中生,占了88%;92%的高中生每個月零花錢在100元以上,其中36%為500元以上。此外,逾半數的住校中學生每個月零花錢為500元以上,其中大部分為800-1500元。讀高三的住宿生小陳每個月零花錢約1000元,其中光是吃飯這項就需花費500元左右,偶爾還會買零食飲料,“爸媽給錢的原則是吃這一方面絕不能省,寧愿給多點錢讓我在學校吃好些”。
調查顯示,父母、長輩是中學生們的“金主”。在94位受訪者中,56.4%的中學生的零花錢是“父母定期定額給”,30.9%是“隨時要長輩隨時給”,38.3%是來自過年壓歲錢。記者了解到,除了傳統的“伸手黨”,現在也有不少中學生是“食腦派”,有的成為學霸拿獎學金,有的通過寫網絡小說、成為游戲代打來掙取零花錢,但這些中學生并非完全實現經濟獨立,仍需要父母的“資金支持”。他們都表示,掙零花錢是為了讓手頭更闊綽,且能更自由地花錢,不用事事向父母交代。
在被問及“認為自己每個月要有多少零用錢才是夠用的”,答案呈現兩極化,有的中學生認為是1500元,有的則覺得一分錢也不用,但近半受訪者的答案集中在500至1000元這一區間。“羊城通、手機費爸媽充,飯卡錢爸媽給,要買什么跟爸媽開口由他們買,我覺得自己不用一分錢。”初二的小李告訴記者,班里不少同學的零花錢雖不多,但用的、穿的都是名牌,“有的iPhone6一出就立刻換上新手機。”
一個中學生平均一天的花費大概是多少錢?調查統計,54.26%的中學生每天花10至50元,近四成每天花不到10塊錢,而僅6.38%每天花51至100元。在受訪的94名中學生中,沒有人每天消費100元以上。此外,三成七的中學生表示,上學時起碼要帶10至50元在身上,13.8%則表示沒有100元以上不敢出門。
錢都花在哪兒?
記者調查發現,71.3%中學生表示,錢仍花在購買書本文具上。與此同時,與同學外出玩樂、購買零食飲料、交通費用也成為“燒錢”的方式,每項均有逾五成的中學生選擇。值得關注的是,38.3%的中學生表示,自己的零花錢會花在“人情消費”上。其中,不少人告訴記者,“人情消費”成為不得不花的錢。“上次班里玩得好的同學生日,我花了一百多塊給她買個生日蛋糕慶生”,高一的小何說,除了生日需要送禮,在圣誕、六一甚至情人節等節假日時,班上有些同學都會互相贈送禮物。“就算我不想送,別人送給我,我總要還禮吧?”小何說,有時候挺害怕過節的,為保障過節時零花錢夠用,還需提前幾個月將錢省下存起來。
雖然是中學生,但近九成四的受訪者表示,自己還是有理財觀念的,對零花錢能做到心中有數。其中,51.07%中學生認為“能管理好自己的零花錢”,42.55%則認為自己理財還行,“花錢還是有所節制,起碼知道錢花在哪里”。僅6.38%的中學生坦言,雖不清楚零花錢去向,但反正每個月都夠用。記者發現,在調查零花錢用途時,有個別受訪者表示自己會將一部分的錢省下來,用于儲蓄或投資,嘗試理財。
個案
為追星,幾個月就花了五六千元
高一學生小袁是個住校生,包含三餐伙食費在內,每周零花錢150元。“有時候忙起來會忘了吃飯,爸媽時不時也會送來愛心餐”,小袁說,秉承著“省下來就是自己的”這一原則,自己對吃這方面比較隨意。她告訴記者,除了常規的每周150元,自己的零花錢還來自過年的壓歲錢。今年過年,她一共收到三四千元的紅包,但2015年剛過一半,錢就花完了。今年中考后,奶奶獎勵她封了2000元的紅包,剛到8月也清零了。省下來的伙食費、壓歲錢和升學獎勵都用到哪兒去了?小袁坦承:“追星!”
原來,小袁是日本某明星團體的粉絲。她聲稱自己剛“入坑”,與偶像正處于“熱戀期”,因此對該團體的專輯、周邊產品都毫無抵抗力,一見到就想買。追星有多燒錢?她給記者舉了個例子:12月,她買了該團體的兩張專輯近700元,兩本相關的雜志100多元,加起來便已經800多元了。“幸虧這個月有圣誕,不然我花得更多”,小袁解釋,同學特意打聽后給她買了該明星團體的相關產品作為禮物,“禮物加起來也得600多元了”。
“我想改變很久了,但實在是招架不住。”小袁坦言,自己對零花錢有再好的規劃,也敵不過偶像剛出本雜志或一輯照片。為了填這個追星的“坑”,除了當上述的“伸手黨”,也成為“食腦派”。小袁說,自己從初二開始,便有嘗試寫網絡小說,每一萬字300元,最多時也只有400元。“寫小說好累”,她告訴記者,由于小說的敘述風格、思維與作文不相同,因此不能常寫,“寫小說期間,我的作文通常會從52分跌到40多分”。小袁說,雖然如此,但找父母要錢的頻率會低一些。
此外,小袁也會通過與表哥表姐講“條件”預支零花錢追星。“我每次會跟他們有個協議,考試考進多少名,就得給我買明星的雜志或者其他。”小袁表示,自己在其他方面省錢、克制消費,都是為了追星。同時,追星也成為她努力學習的一個動力,“現在的粉絲都太厲害了,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追星都沒有能力,連張世界巡回演唱會的票都買不到。”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