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指數熔斷機制正式出臺后,將成為穩定A股市場的“三重保險”之一,而要助推股市健康成長,更要完善包括集體訴訟制度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在內的股市制度構建。
在征求意見稿推出三個月之后,A股市場正式發布指數熔斷機制——據報道,昨日,經中國證監會同意,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發布指數熔斷相關規定,并將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引發社會尤其是證券業廣泛關注。
不難看出,此次正式出臺的指數熔斷機制,充分吸納了市場反饋意見。比如,針對熔斷時間的長度,在市場普遍認為“30分鐘熔斷時間過長”之下,及時將其調整為“觸發5%熔斷閾值暫停交易15分鐘”。而就熔斷閾值、雙向熔斷、基準指數選擇等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此次正式出臺的指數熔斷機制,雖然并未調改,但也做了詳細解釋和說明。
指數熔斷機制推出,不乏合理性。放眼全球資本市場,對“熔斷機制”的實施,不僅已成為成熟資本市場的標志之一,從“熔斷機制”在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的實踐來看,其確實起到了在市場劇烈波動時,及時緩和投資者過度恐慌或驚喜等非正常情緒的作用。
可以說,這次A股指數熔斷機制的推出,從意見稿出臺到公開征求意見,再到正式發布,實現了程序公開透明,也符合國情民意。而在指數熔斷機制正式出臺后,再加上既有的漲跌停板制度和T+1交易模式,這已然構成了穩定A股市場的“三重保險”,A股市場由此或許可避免重蹈暴漲暴跌的覆轍。
但給A股市場系上“三重保險”,其目的是避免市場的暴漲暴跌,而不是人為地給市場構筑溫室。監管層和市場所期望的是,在A股階段性維穩之后,A股市場逐步迎來“慢?!倍恰叭跖!毙星椤P星樗鶎氖袌銮榫w是心態平和,市場流動性是穩中漸升,而弱牛行情所對應的市場情緒是一驚一乍,流動性則是逐漸萎縮。
助推A股市場走向慢牛行情,僅靠“三重保險”仍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A股市場制度構建的完善。打個不甚恰當的比方,將A股市場比喻成正在行駛的汽車,欲想確保駕駛員和乘客的安全,光靠手剎、安全帶和安全氣囊遠遠不夠,還須有堅實穩定的底盤系統。而A股市場的制度構建,就好比上述汽車的底盤系統,底盤是根基,底盤穩如磐石比多加幾條安全帶更顯重要。
對當下的A股市場而言,可以看到,相關層面的制度構建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如11月上旬證監會公布IPO重啟,將原先針對散戶的“先交錢再打新”調改為“先打新再交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中小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的相對公平性。
但要構建更加公平、更具可持續發展的A股市場,局部完善IPO打新的相對公平性之外,也要系統性解決某些現有制度問題。與成熟資本市場相比,我國A股市場一直以來最大的問題是,中小投資者的維權成本過高,機構和上市公司內幕交易的違法成本過低。因而,要進一步維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A股市場有必要盡快嘗試推出集體訴訟制度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在IPO已重啟、注冊制改革行將到來之際,還要強化和完善退市制度。有了這些,再加上指數熔斷機制,我國股市也能更活力充沛、健康有序。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