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銀行“貼息存款”給出假存單 儲戶6000多萬存款失蹤
來源:央廣網 發布時間:2015-12-04 08:34:21

央廣網北京12月4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一年間,沒有短信提醒,沒有電話提示,存款到期時,拿著存款單到銀行取款,卻被告知“存款單是假的”,錢也早被人取走……這是浙江十多位儲戶的親身經歷。據介紹,他們通過中間人在山東一家銀行網點辦理定期存款,但存款到期后,卻發現賬戶上的錢沒了。

儲戶們說,中間人是用“貼息存款”的方式誘使他們存款的。這個所謂的“貼息存款”,就是儲戶在銀行利息外,還能從中間人那里獲得額外利息。根據儲戶們統計,涉及存款金額有6200多萬元。那么,在正經銀行通過正規渠道存了錢,巨額本金為什么會不翼而飛?誰又該對“神秘失蹤”的存款和“假存款單”負責呢?

浙江儲戶王女士(匿名)說,去年11月,她通過“中間人”介紹,到山東濱州市濱城區農村信用合作社渤海五路分社柜臺存了上百萬元,定期一年。一儲戶表示,因為有貼息存款,就是把錢正常存在這家銀行,再額外給幾個點的利息,就是中間人給的,叫做貼息存款。以前也存過好幾次,都是正常的,這次存到這邊怎么變成假存單了,也不知道是為什么。

目前,根據手上的存單,有11名儲戶在這家銀行網點辦理了相關存款業務,每人存款金額從百萬到千萬不等,總金額有6200多萬元。一浙江儲戶稱,大老遠到山東存這個錢,也是看中給的額外利息比較高。他表示,這個(貼息存款)在杭州是很正常的東西,比如說2014年那個(當時銀行利率)是3.3%,再拿個4點、5點這樣,有高有低的。因為中間人不一樣。這邊(利息)低一點,那邊高一點,才拿過去存的。

通過中間人介紹,在指定的網點存入大額定期存款,除了銀行利息外,儲戶還能從中間人那里拿到額外的一筆“貼息”。這就是所謂的貼息存款。

記者聯系上一位此類業務“中間人”,對方表示,這次的業務是從山東層層轉到他們浙江這邊的,而在他看來,這種“貼息存款”對儲戶來說,和自己在銀行存定期沒什么不一樣。他介紹,是通過別的中介轉過來的。因為當初去辦的時候他們也沒什么額外的要求,就是說必須存在他們那個網點,每個網點都有自己的任務的。那么,他們就到那個網點,一切手續都是按照正常操作來的,看不出任何異樣。應該沒有指定找哪個柜員辦理。

那么,既然是所謂正常操作手續的定期存款,為何能有額外的高額利息呢?

中間人介紹,這一般是銀行網點為了業績“沖量”的吸儲手段,不過,有時候他們的客戶不是銀行,而是和銀行有業務往來,又有“以存換貸”需要的企業。他表示,因為銀行業績沒完成,有些企業在他們銀行貸款。相當于企業給他們做一點回報,幫他們買、拉一些存款,花錢讓別人過來存。相當于額外的利息是企業給的,在銀行就是一個定期存款的業務。

而對于這類所謂的“貼息存款”業務,中國銀監會、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在去年9月曾聯合下文禁止。在《關于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列出的第一條違規手段,就是“違反規定、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檔次的高息攬儲吸存”。

即便如此,在采訪中,一些儲戶對“貼息存款”還是表示出了相對的信任,認為只需要把錢存在銀行里,存單、密碼都掌握在自己手上,沒什么風險。

可是,這次,王女士等儲戶取款時卻被告知自己的存單有問題,而存款早已被取出。一儲戶表示,在電腦上查半天,他(銀行工作人員)說沒有這個號,這個是問題存單。銀行提供的存單“魯”后面那個編號,真的有凹凸感,假的沒有。那個水印花,有山東農村信用社的水印,假的沒有。是蓋章的。如果沒有這件事情發生,分辨不出來的。她拿了這個東西去做了車貸,車貸的人也沒說這個是假的。

有儲戶認為,業務是在銀行柜臺辦理的,銀行在此事中負有責任。而該銀行網點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表示,“銀行方面有沒有責任,需要等待公安機關認定。”

為何在銀行柜臺辦理業務卻得到問題存單?而王女士等儲戶的存款又是如何被取出的?是否有銀行內部員工參與其中?

警方表示,目前已對此事以涉嫌偽造金融票證立案調查。警方介紹,已經立案,偽造金融票證。開始是銀行去(報案),后來陸續有儲戶也去了。還是偵查階段。

對于此類事件,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即便是銀行個別員工的問題,銀行也負有管理責任。他認為,理論上來講,應該說是一種違規的行為。可能個別員工業務上出現飛單,主要責任肯定要追究相關個人責任。但是銀行,畢竟客戶通過你銀行的辦公場所進行存款,然后存款丟失,我想是有管理上的責任的。

就像報道中介紹的,早在去年9月《關于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就明確規定,“貼息存款”屬于違規行為,可這種方式為什么卻屢禁不止?歸根結底,儲戶們看中的還是高額的利息。還是那句話,“天上掉餡餅,不是圈套就是陷阱”,在徹底追查清楚銀行方面責任前,也提醒廣大投資者擦亮雙眼,清醒認識到“貼息貸款”存在的市場風險,避免“6200多萬巨額存款神秘失蹤”的類似事件再度上演。

更多精彩資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