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君辦公室里掛著的表彰照片被討債者丟在沙發上
陳立君微信截圖
陳立君獲巴蜀慈善獎“十佳愛心慈善楷模”稱號 圖據網絡
陳立君和他的制衣廠 圖據網絡
近日,龍馬潭區人民檢察院經審查決定:依法對四川利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總經理陳立君,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批準逮捕。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陳立君其人,瀘州人并不陌生,“矮小的身軀撐起大企業”“慈善”“助人”……只是,瀘州人詫異,這個貼著“慈善”標簽,頻頻見諸報端的殘疾人“明星”,一夜間竟被批捕了。
曾經 他是家喻戶曉的慈善家
陳立君最后一次出現在公司,是今年7月份。昨日,華西城市讀本記者來到利君公司,公司照常運轉,20多名員工雖然已經4個月未領薪水,卻依然沒有離職。
員工殷先生是一名殘疾人士,手腳不便,自2005年應聘到利君公司當門衛,至今已經10年。“陳總對人不錯,如果不好,我也不會一干就是10年。”殷先生介紹,陳立君喜歡幫助人,回公司常帶回一些獎杯、證書,“常有人來送錦旗,都是陳總幫助別個的”。在員工眼里,陳立君“特別愛幫助人,尤其對殘疾人特別關照,除了一些媒體報道的幫扶事跡,他還悄悄幫助了好些人”。
陳立君的“樂于幫人”在瀘州有口皆碑,是家喻戶曉的“殘疾人慈善家”。“他生意上的事情不太清楚,但他很關心、關照殘疾人,做了很多善事。”瀘州市殘聯理事長何平說,汶川、雅安地震發生后,陳立君都站出來捐款捐物,“平時幫扶的就更多了,數不過來,沒想到在生意上出了事情”。
出事 房產項目失利他“進去了”
對于陳立君“出事了”的消息,公司內部并不吃驚。在今年7月公司便多了上門要錢的人,少的時候有二三十人,多的時候一天有六七十人。“先是陳總的兒媳‘進去了’,聽說后來為了籌款放出來了。”公司員工說,陳立君的兒媳任立平經常來公司,是負責敘永江門房產的總經理,房產項目運營得并不太好,自她“進去”后公司便多了來“要錢”的。
“半個月上門要錢的人沒消停,到了晚上人都沒走。”殷先生介紹,到公司要錢的人“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告陳總,有些人直接沖到陳總辦公室,把一些獎杯都拿走了,攔都攔不住。”時間沒過多久,陳總的兒媳“放出來”了,而陳立君“進去了”。
據公司人員介紹,公司也正是在7月份時開始“不景氣”。“公司設有食堂,一個月交五六十塊錢,每天兩頓工作餐,就是從7月份開始公司的食堂取消了。”公司員工說,也正是7月開始大家的工資沒了著落,至今已有4個月工資沒有發。
陳立君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批捕的消息,瀘州市殘聯理事長何平是3號得知,“之前聽說他在江門的工程運轉不好,資金短缺,估計是房子修起來運轉得不好,資金鏈斷了,具體情況不太清楚”。
各|方|聲|音
兒子 不說案情 只知父親是個好人
陳立君的兒子在接到華西城市讀本記者電話時,顯得有些疲憊但卻很平靜。關于父親的案子,他說因為目前警方正在調查取證階段,他不愿意過多評論,他只知道父親是一個好人,“不只是我們做兒女這樣說,認識他的人都這樣說。”小陳先生記得父親是從創業之初就一直傾心慈善事業,“已經有二十多年了,他做了好事,有時候回家都不會跟我們講,做了就做了,也沒想過要去爭取個什么。”
好友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看到利君公司總經理陳立君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逮捕的消息,作為一名與他有過多次往來的朋友,網友“郎哥”在網上發布長文,表達了酸楚的心情。
在“郎哥”眼中,陳立君作為一名殘疾人,有今天的成就與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從最初的一個小裁縫,到后來開辦利君服裝廠,再到廣東中山開設分廠以及在香港設立辦事處,陳立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2003年,陳立君接觸房地產業,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
回憶著陳立君的過往,聽到如今的勵志榜樣被批捕的消息,“郎哥”用了“成也蕭何,敗蕭何”幾個字來形容。
受助者 今年,他第一次沒有來送資助物質
在敘永縣摩尼鎮的場鎮背后,有一所學校名為新苗實驗學校。這所學校不僅是全國百強特色學校,還是全國特色教育基地示范校和中國德育教育示范校。這些榮譽的取得,都與陳立君分不開。
這所學校原名“新苗實驗小學”,1986年建校時只有李修會一個老師,以及8個學生和一個30平米的土坯教室。53歲的李修會,如今已成為新苗實驗學校的校長。該校擁有1700多名學生、143名教職工,還有占地30000多平方米的校園,從幼兒園到初中的班級都比較齊全。
“從2006年開始,陳立君老總就堅持每年資助我們學校,每年2萬3萬不等,從未斷過。不僅如此,陳立君還堅持每年為我們學校的貧困或患有重病的學生家長予以無償資助。”談起陳立君,李修會便滔滔不絕,稱這位身殘志堅且不忘回報社會的企業家,早已成為他們學校所有學生的鮮活教材。“如果沒有陳總的關心和幫助,我們學校便沒有今天。”
李修會介紹,今年6月,陳立君第一次沒有親自到學校送資助物資,當時還專門托人為學生們購買了價值1萬多元的餅干送到學校。“陳總當時專門給我打了個電話,說工作太忙,抽不開身,實在抱歉。”李修會說,如今她才知道陳立君當時面臨的情況。
人|物|點|擊
身殘志堅“小裁縫”30年闖出億萬身家
陳立君出生在瀘州市一個教師之家,5歲那年,陳立君和小伙伴們從蹺蹺板上摔了下來。臥床休息了1年后,陳立君重新站了起來。由于脊柱嚴重受損,他的胸骨和脊骨發生變形,成為一個雞胸、駝背的殘疾人。這場變故還讓陳立君的身體發育受到嚴重影響。直到成人,他的身高仍然停留在1.44米。
從裁縫到廠長
到了工作的年齡,由于身體的缺陷,陳立君到處游走,他發現,做裁縫,也許可以讓自己一生都能找到飯吃。于是,陳立君便悄悄溜到裁縫鋪門口,偷偷地看裁縫師。在付出了比普通人多出數倍的努力后,陳立君掌握了裁剪技術。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陳立君終于進入了北城街道服裝廠,當了一名剪裁工。辛苦工作10余年后,1981年,陳立君憑借其精湛的技術,破格被提拔為廠里的剪裁師和車間技術員。然而因為一次接待外賓的過程中一名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女工遭“歧視”,感到異常憤怒的陳立君做出了一個改變一生的重要決定:創辦一家能由自己做主,讓殘疾伙伴有尊嚴地工作的企業,隨后創建了“利君制衣廠”,而第一批員工僅有7名略懂裁縫技術的殘疾人。
從制衣到房產
1992年寒冬,一場意外的大火燒毀制衣廠。陳立君幾年來苦心積攢的100多萬家產,一夜之間蕩然無存。面對變成一片廢墟的廠房,許多殘疾職工含淚對陳立君說:“陳廠長,只要你繼續辦廠,我們仍然跟著你干。”陳立君決心重新開始,把工廠做得更大。在當地殘聯及政府支持下,陳立君重新租用大面積廠房,購置了100多臺電動縫紉機,東山再起。1993年8月,制衣廠建起了3條襯衫流水線,生產出第一批金屬棉保暖襯衫,填補了當時川內保暖襯衫生產的空白。該產品兩次獲得四川省博覽會金獎。
陳立君的“利君”制衣品牌成功地占領了瀘州和川內市場。為了走出去,1997年,陳立君投資100多萬元,辦起利君制衣公司中山分廠,創下了年產值1000萬以上的記錄。在服裝業輝煌發展的時候,陳立君果斷壓縮制衣業務。2000年,陳立君經過認真調查,決定進軍房地產業。2005年建起了5萬多平米的“利君花園”商住小區,妥善安置了近100個下崗職工家庭、貧困拆遷戶,共創產值6000多萬元,稅收260萬元。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王正元 曾業 李華剛 肖婷 攝影報道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