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漢澍北京報道
11月19日,微鯨電視CEO李懷宇重新回到了公眾面前,而在今年8月之前,他更為讓外界熟悉的一個知名身份是國內最大文化投資基金、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首席執行官。李懷宇坦言,現在自己幾乎不看基金的投資項目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微鯨電視上。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15年4月24日的微鯨科技正式亮相啟動為2015年的8月13日,注冊資本高達2億元人民幣,主營業務為互聯網電視(下稱:“OTT”)。其創始人為知名傳媒大亨黎瑞剛和李懷宇,而股東名單中除了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外,還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央廣等重量級的盟友。
“互聯網電視現在一片紅海,而我們殺進來肯定是看到里面有機會。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來者不拒,什么挑戰都無所謂。”李懷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購物節讓李懷宇顯得十分亢奮,僅憑借旗下的一款55寸電視,微鯨在天貓旗艦店狂銷27865臺,奪得了天貓55寸單品電視的銷量冠軍,而這距離微鯨“誕生”不過百日。
微鯨的“資源池”
就在今年8月黎瑞剛和李懷宇宣布投身微鯨電視的新事業后,外界很多解讀認為,這與二人此前的出身背景有著巨大的關聯——黎瑞剛此前在上海文廣集團擔任董事長、上海電視臺臺長有十年之久,而李懷宇則是上海文廣旗下上市公司百視通的前任CEO。
單從現金流和利潤的角度來看,華人文化產業基金其實已經可以給兩人帶來足夠的回報。
“無論從內容還是投資角度,我們的回報都非常好。每年的版權價格都在漲,而我們做微鯨是媒體的情結,我們一直在思考,未來媒體和電視會變成什么樣。我們看著電視在中國從一個邊緣的媒體到一個主流媒體然后又開始走向衰退。”李懷宇表示。
“創辦微鯨并不是因為這是一筆眼下能賺錢的生意。”李懷宇直言,微鯨的總預算投入高達20億元。而隨著行業準入門檻的加劇,未來的投資數字將遠遠高于20億元。
盡管電視正在處于下滑的態勢中,但視頻卻一直是網絡最大的流量入口。這也意味著視頻內容并沒有真正衰落,而是需求被以另一種形態呈現出來。
“未來娛樂趨勢還是需要一塊大屏,全世界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在下滑,個人電腦也在穩步下滑,智能手機趨于飽和,只有電視還在增長。相信未來家里還是需要一塊特別大的屏,來與家人一起互動,比如看4K照片和玩游戲等,(而這需要)真正從家庭娛樂構建上面服務角度去做。”李懷宇表示。
在娛樂內容的構建上,微鯨正在整合其身后股東的多線資源,比如近年來華人文化產業基金與時代華納成立的旗艦影業、與夢工廠合資的東方夢工廠以及投資的IMAX中國等電影機構,這些正成為微鯨內容端的重要輸送渠道。
此外,李懷宇還表示,微鯨最新的內容整合包括與全球最大青年文化表達平臺VICE,國內生活短視頻媒體“一條”以及《財新》、BBC(英國廣播公司)達成內容戰略合作。目前,微鯨片庫里收錄的電影超過8500部(包攬了2015年過10億院線大片),而每年在線更新的數量超過600部以上新片。
微鯨不向樂視低價戰看齊
對于OTT電視行業而言,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價格。相比傳統電視,OTT電視的價格要便宜出一大截。
對此,李懷宇認為,這一情況是由于傳統電視的出貨渠道占了太多的利潤空間,銷售渠道占到30%毛利這一非正常的情況所致。無論是手機還是筆記本電腦,其銷售毛利都是在10%~15%之間。“所以我們一定是要利用電商的環節,進行去中間化。”
在今年9月底,另一家風頭正健的OTT公司樂視的高管在香港的一場發布會上表示,希望用低價策略實現高速擴張。此后樂視43寸超級電視市場價格出現了1799元的價格,樂視創始人賈躍亭也曾多次表示,硬件負利潤的時代已經到來。
“友商(樂視)的這種低價策略不一定會成功。從歷史上看,也沒有什么產品只靠低價就能成功,因為用戶要看的是綜合品質。”李懷宇稱。
在55寸之后,微鯨又推出了售價為1899元43寸“小鋼炮”WTV43K1,從價格來看緊緊地咬住了樂視的1799元。李懷宇回應稱:“我們也不是說要做高價,但一定是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讓價格合理。友商(樂視)那些產品的評價、數量都比我們差很多。”
據悉,樂視2014年的OTT電視出貨量是150萬臺,而2015年出貨量目標為400萬臺,2016年樂視則希望在OTT電視市場中占得30%的份額。
關于微鯨的銷售預期,李懷宇表示:“做OTT電視是一個‘長跑’,現在還在剛起步階段。對微鯨來講,明年的銷售預期倒不是簡單比數量,競爭者他們已經做了兩三年,尺寸更全一點,我們還需要一點時間把更多的品類做出來。我們還是比成長速度,希望在一年后能達到跟他們差不多的水準。”
對于微鯨的最大優勢,李懷宇認為,一是在于自身的原創內容,二是大數據的算法。“有一些行業內的品牌不是從原來交互電視行業出來的,而我們做了十幾年的交互電視。”
(編輯:陳時俊,如有意見建議請聯系:chensj@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