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記者了解到,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但隨著時代變革和現代科技的推陳出新,非遺傳承保護面臨的壓力也日益增加。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在當前數字化信息浪潮下,非遺數字化創新或許可以讓非遺文化在當下重新煥發光彩。
據悉,開封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截至目前,開封市已有9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60個項目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281個項目入選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擁有8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9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35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建成了朱仙鎮木版年畫、汴繡、汴京燈籠張、撂石鎖等一批省級非遺示范展示館、傳習所,非遺對外交流日漸頻繁,社會影響力和關注度不斷提高。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以及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菊花文化節等節慶活動期間,還集中舉辦了豐富多彩的非遺展示展演和游藝活動。
近年來,開封市結合新媒體和科技發展趨勢,探索更多形式的非遺數字化展示和傳播。就在2021年10月,開封成語典故文化藝術館開館,館內最大的亮點就是將《開封成語典故故事》一書完完整整地“搬進”了數字大屏。今年春節期間,開封市還舉辦了“大宋中國年·非遺年味兒品新春”活動,用鏡頭記錄開封非遺中的特色飲食,以系列短視頻的形式在網絡平臺推廣,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開封將繼續加強非遺數字化保護傳承,建立非遺數據庫,通過幻影成像、體感互動等新技術,將靜態展示與動態展演相結合,打造動靜結合、視聽融合、交互沉浸式的非遺空間,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歷久彌新。
來源:開封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