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合規師、易貨師、汽車救援員、調飲師……你是否聽過這些新職業?23日據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介紹,基于2021年成都“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數據,對依托互聯網的成都新就業形態從業者(以下簡稱從業者)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新就業形態已成為拉動就業的“新引擎”。
就業包容性與工作穩定性強。成都“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數據顯示,從業者占總就業人口比例為6.9%,有近六成的從業者已長期從事相關工作3年以上,具有較強穩定性。分性別看,男性占63.1%,女性占36.9%;分年齡看,“16-29歲”“30-44歲”“45-59歲”“60歲及以上”的分別占32.3%、49.6%、17.8%、0.3%。由此可見,新就業形態發揮了就業容量大、包容性強等特點,為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勞動者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行業覆蓋面廣。數據表明,在國家統計局分類的20個行業門類中,從業者涉及的行業門類有18個。以“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住宿和餐飲業”為主,占比分別為19.7%、16.0%、11.1%。
收入較為可觀。調查顯示,從業者的月平均工資為7011.19元,比總就業人口月平均工資高出1479.18元。這部分人群收入都較為可觀,近五成從業者的月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其中,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占比最高,為36.8%;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占35.1%;還有9.5%的從業者月薪達到萬元以上。
創業活力逐漸釋放。創業主體不斷大眾化,使創業創新活力逐漸釋放,新就業形態逐漸成為拉動就業的“新引擎”。調查顯示,從業者中自主創業的占比為27.5%,比總就業人口中自主創業的占比高出16.4個百分點,其創建的公司在三年以上的占比達到了63.4%。在三年內創建的公司中,平均從業人員數為4.4人,有75.8%的公司有2名及以上從業者,最多的達到了50人。
來源:成都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