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風險挑戰,內江緊扣重點發力,及時出臺穩外貿相關政策措施,著力抓好鐵礦石進口,努力挖掘出口潛力,推動對外貿易平衡發展。
2021年,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9.7億元,同比增長49.5%,高出全省外貿整體增速31.9個百分點,近5年共計增長254%。
從環境營造來看,2019年8月,省政府正式批準內江為首批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劃定協同改革先行區實施范圍132.33平方公里。2019年,內江海關正式開關運行,內江被納入外國人過境144小時免簽停留區域。
從主體培育來看,內江擁有全國第一家通過英國GMP認證的抗腫瘤注射劑生產企業和第一家取得歐盟藥品放行資質的企業——匯宇制藥;全球第八大玻璃纖維專業制造商——威玻集團;全球市場占有率超10%的筆記本外殼生產企業——巨騰國際等外向型經濟實體,外貿備案企業達470余家。
2021年,內江成功舉辦“2021年內江造中東&非洲國家線上數字博覽會”等外貿促進活動,開拓內江產品海外銷售市場,與伊朗、英國、法國、印度等12個國家達成貿易合作。據統計,2021年內江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保持增長,貿易伙伴發展到122個國家和地區。
2021年以來,內江加快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建工作,內江新區蓉歐公用型保稅倉庫開倉運營。截至目前,已形成“2+1+6”的初期招商成果,即2家入庫企業+1家簽約待入庫企業+6家擬入駐保稅物流中心企業,實現內江保稅倉庫監管貨值715萬元,預計2022年上半年監管貨值突破3億元。印發《內江市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銀”,明確獎補政策,當中明確了對企業擴大對外貿易規模、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等方面給予支持。比如:對年進出口額突破3000萬元的企業給予物流補貼3萬元,突破5000萬元的企業給予物流補貼5萬元,突破10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給予物流補貼10萬元。同時,鼓勵企業開拓國際國內市場,對參加內江市統一組織的境內外重要展覽和推銷活動的企業,給予攤位費、產品托運和差旅費等補貼。
今年,穩定外貿基本盤,內江堅持內外兼修。對外,積極拓展市場穩訂單,持續抓好開放型經濟建設;對內,抓好重大增量項目支撐,加快開放平臺建設,不斷優化外貿發展環境,促進全市外貿穩健發展。
抓好重大增量項目支撐。一方面,提前謀劃保稅物流中心(B型)。2022年,內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有望獲批,通過保(B)可以保稅存儲進出口貨物及其他未辦結海關手續貨物,開展流通性簡單加工和增值服務、全球采購和國際分撥配送、轉口貿易和國際中轉等業務,可以帶動內江外貿進出口快速增長。另一方面,積極爭取在內江開行中歐班列。內江擬開行的中歐班列目的地為中亞、歐洲等沿線國家,發運貨物以電子產品、日用百貨、家用電器、服裝、茶葉、輕紡產品等為主,帶動對外貿易增量。
大力支持本土企業發展壯大。積極推動內江天潤商貿有限公司、大千國際會展有限公司、內江路橋集團等國有平臺公司國際貿易化進程,大力支持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培育新的出口增長點。支持鳳凰集團等本土制造業企業加快履行訂單,充分利用出口信保、“單一窗口”等貿易便利化措施,搶占國際市場份額,擴大出口訂單。指導巨騰集團等加工貿易企業用好用足各項優惠政策,穩定加工貿易企業發展,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廣搭開放平臺,助力企業發展。一方面,充分發揮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等開放平臺作用。著力提升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的高水平開放程度。全力支持國家級經開區創建國家級外貿轉型基地,加快外貿轉動力、調結構,鞏固提升傳統優勢,培育競爭新優勢;全力支持內江高新區加快特色產業培育,進一步加速高質量發展步伐,努力探索高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道路,打造全市開放新高地。另一方面,多措并舉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繼續探索利用數字化貿易展會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組織企業積極參與“萬企出國門”活動,重點精心組織好廣交會、進博會等。
今年,外貿面臨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但隨著各項措施逐步深入落實,內江穩外貿的成效將會進一步顯現。
來源:內江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