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滿載著電子、機電和輕紡等價值2300萬元貨物的“灣區號”中歐班列,首次從深圳平湖南國家綜合物流樞紐站臺駛出。該班列將經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后駛向德國杜伊斯堡,全程運行13438公里。據悉,這是“灣區號”中歐班列的首次啟航,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物流再開新通路。
中歐班列特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時刻表開行,運行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集裝箱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它是“一帶一路”事業的先行者,也是沿線各國共建“一帶一路”的典例。“推進中歐班列的有序發展,對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經貿合作水平,適應日益增長的亞歐大陸國際貨物運輸需求,釋放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通道潛能,將絲綢之路從原來的‘商貿路’變成產業和人口集聚的‘經濟帶’,具有重要意義。”
自 2011年3月19日,從中國重慶到德國杜伊斯堡的“渝新歐”集裝箱貨運班列發車,標志著中國和歐洲之間的鐵路貨運新模式——“中歐班列”正式開通。截至目前,中歐班列已開行9年有余。9年間,中歐班列開行規??焖僭鲩L,已經形成“三大通道、四大口岸、五個方向、六大線路”為特點的基本格局。
今年疫情發生以后,全球航空和海運出現不同程度的禁飛、停飛、減運等情況,導致物流不暢,貿易萎縮。中歐班列作為陸路運輸通道的“鋼鐵駝隊”展現出安全高效的強大優勢,不斷開拓新業務,增添新線路。
“灣區號”中歐班列是目前我國運距最長的中歐班列之一,較海運至少節省三分之一的時間。此后“灣區號”計劃每周開行一列,并視市場需求增開頻率。 “十四五”規劃期間,“灣區號”不僅將北聯歐亞日韓構建鐵路國際物流運輸通道,還將依托深圳世界級港口樞紐及全球物流網絡,南拓東盟、南亞市場打造水公鐵國際多式聯運大通道。歐班列呈逆勢增漲勢頭有力高效的促進了中歐及沿線國家的抗疫合作降低了疫情對中歐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帶來的沖擊和影響。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項目,中歐班列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穩定有序運營,傳遞出中方同相關國家合作共贏、互利互惠的信號,反映出“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特性,為各國復工復產、提振經濟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這不僅有利于班列沿線國家,更惠及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發展。(陳怡霏)